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企拟建近万机井收集雨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01:01 新京报

  建议北京推行雨水供应工程,今天将向市发改委就市政管网收费提出听证申请

  

民企拟建近万机井收集雨水

  8月12日,一场大雨使得南四环马家楼桥西成了一片汪洋。专家称,如果能有效利用雨水,可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本报记者陈杰摄

  本报讯(记者郭晓军)今天,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开发公司和京城10多家洗浴企业将向北京市发改委提交一份名为《北京市供排水公共设施使用费用听证会申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开发公司总裁安逢龙博士称,如果北京市政府能够支持雨水供应工程,则他们将在北京的近郊区降雨量比较丰富的地方打近万个机井,以收集雨水,并通过市政管网向城区输送。

  认为雨水供应工程可降低用水成本

  申请方在《报告》中提出,利用雨水供应工程,可以在自来水公司不亏损、各方都受益的情况下降低用水成本。

  由于雨水供应工程是企业自行收集、处理和使用雨水,仅需水务部门提供目前的市政管网,将雨水送到洗浴中心、洗车行、大集团用户。因此,浩大安博公司和北京市10多家洗浴中心申请此次价格听证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试图让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目前北京市市政管网的使用费标准。

  据申请方对北京市自来水公司成本核算,《报告》提出的公共设施使用费定价方案为每吨4元,加上水利工程所需的设备成本、运作费用以及贷款利息和税费之后,雨水工程每立方米供水成本在24元到27元之间,加上合理收益,其价格也在27元至31元之间,远低于现行洗浴行业用水每吨61.5元的水平。

  北京雨水利用率目前不到10%

  据北京市从市水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本市城区每年可利用的雨水量达2.3亿立方米,相当于110个昆明湖的水量。然而,北京目前建设的集雨工程只有47个,被收集利用的却只有100万立方米,河道中蓄积的雨水也只有500万立方米左右,在加上其他方式,每年收集的雨水不到10个昆明湖。

  工程将使可利用雨水增加30亿到50亿吨

  “一旦大规模推广雨水供应工程,北京市将增加30亿到50亿吨可利用的雨水,是目前北京市回收雨水的两倍。”安逢龙表示,如果北京市政府能够支持雨水供应工程,则他们将在北京的近郊区降雨量比较丰富的地方打近万个机井,以收集雨水。

  据安逢龙介绍,雨水供应工程的第一步是面向洗浴行业、洗车业;第二步将面向集团供水,第三步将面向全社会供水,“如果市政府投资100亿,在北京市大规模推广雨水供应工程,我相信居民水价也就在5块到6块之间。”

  ■对话

  “北京应利用雨水缓解缺水问题”

  南开大学博士安逢龙称,雨水供应工程可抑制北京水价上涨

  昨天,就北京雨水利用工程问题,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理学博士、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开发公司总裁安逢龙。

  新京报:你怎么会想到向发改委提出听证申请?

  安逢龙:事实上,去年听证会的时候我就在听证会场的外面,密切关注北京市水价的情况。我认为,北京市应该利用丰富的雨水资源,增加水资源总量,以缓解北京缺水的问题。

  因为我们提出的雨水供应工程需要明确市政管网的使用费标准,因此,我们应想到通过听证会的方式,让公众对北京市供水成本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目前正在推行的雨水供应工程成本也将一清二楚。

  新京报:如果使用现有的市政管网,会不会给居民用水安全带来隐患?

  安逢龙:不会的,雨水实际上是原水,水质比地下水质还要好,没有落地的雨水是非常干净的,雨水经过收集和处理之后,不仅不会影响现有水质,相反,还可以提高北京地下水的整体水质。我们会先收集屋顶的雨水,这是相对最干净的,下一步是收集马路上的积水。

  新京报:据了解,北京市的综合水价今年很可能会从目前的4.5元涨到6元,随着2008年之前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北京市水价又将上一个台阶,你认为雨水供应工程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水价的涨势?

  安逢龙:那是肯定的。

  雨水供应工程就是要通过增加北京水资源总量,而达到抑制水价上涨这一目的。

  如果政府肯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推行雨水供应工程,它的功效将会超过南水北调工程。事实上,南水北调工程也只能解决北京市30%的用水需求。

  本报记者郭晓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