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把根扎在群众心上——记高淳县桠溪镇共产党员游长根(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06:29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编者按:游长根同志生前是高淳县桠溪镇一名普通老党员。入党31年来,他始终心系群众、甘于奉献,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今年7月9日,在当地抗洪抢险中,游长根不幸光荣牺牲。8月12日,市委书记罗志军在慰问游长根同志家属时指出:“游长根同志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游长根用生命证明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无时不在,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在南京实践‘三个代表’、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学习游长根,把共产党员先进性体现到加快发展中去。”为了深入反
映游长根生前的点点滴滴,本报今明两天推出长篇通讯《把根扎在群众心上》,与读者一起走进这位老党员的心灵世界。“我活着,就是要让群众发自内心说共产党好!”2005年7月9日,退休已整8年的老支书游长根牺牲在桠溪镇东风圩排灌站水下两米处的泵管中。这句话,成了他留在世上的、最令人难忘的内心表白。从游长根家到排灌站,只有不到100米,这条石子路,他走了整整26年。游长根牺牲后,我们沿着这条小路一路走去,走近他的同事、乡亲和家人,听他们说老游、忆老游,切身感受一位永葆本色的共产党人的情怀。

  面对洪水,一句“你有高血压,让我下去”让同事至今感叹不已

  游长根生前工作的东风圩局,负责着桠溪全镇5万多亩农田的排涝和灌溉。桠溪地势低洼,是个非旱即涝的农业镇。从1979年到1997年,游长根一直在守着这道全镇数万群众的“生命线”。熟悉他的人都说,虽然退了休,只要圩上排涝或抗旱,他就会不请自到;只要他上了圩,家里发生了天大的事他也不会分神。2005年7月5日晚,高温久旱的桠溪镇突遭暴雨袭击。当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短短数小时内,降雨量高达297毫米,桠溪5万亩稻田,白天还在抗旱,到了晚上,圩内一片汪洋,三分之二的土地已被洪水淹没,全镇群众的口粮田顿时面临灭顶之灾。(下转A6版)(上接A1版)情况十分紧急!游长根当晚本来已经睡下,一见这雨势,立即抱起雨衣就往圩上跑。东风圩圩局支部书记周福春回忆,当时见他只穿了条裤衩就赶过来了,老周开玩笑说:“回去吧,老支书。看你这样子,哪像来抗洪的!”“穿得再周正,下了水还不是一样要脱掉!你看你,长袍马褂的,一看就是个‘司令’!”生性开朗爽直的游长根回答他的老同事。周福春好心地说:“有我们在,用不着你帮忙了。”游长根不肯:“雨下得这么大,出了问题你能负得起责?”周福春一时语塞,只好依了这个老搭档。当晚,4台电机开足马力往圩外排水,3个人忙了一宿。第二天,雨势却丝毫不见减小,水位继续暴涨,圩边的公路不少路段已经受淹。当天下午,县抗涝队紧急运来两台45马力的柴油机帮助排水。柴油机有了,但没有钱买柴油,怎么办?周福春正在发愁,游长根抹了一把汗,挖苦他:“周司令,买油去啊!”周福春一听,火了:“你看我笑话啊!”“我已经从家里拿了2000元钱,让人买油去了。”游长根见周福春发急,他一下子就交了底——事后,老周说,为了“公家”的事,游长根总是这样“先斩后奏”,这是他的习惯。柴油买来后,6台机器齐声轰鸣,每秒排水量达到10立方米。水,一点点地退下。到7月8日,白茫茫的水田又露出了秧苗。7月9日,就在人们刚松口气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当天傍晚,游长根发现电机出水异常,电流也不稳定。凭经验,他断定是泵管给堵住了,马上叫人停机,准备排障。排障需要潜入水下两米处,钻进3米多长的泵管里,清理完杂物后再钻出来,潜回水面。多少年来,这项危险的工作都是游长根亲自去干。周福春见游长根要下水,赶忙拦住他:“这活儿危险。你年纪大了,这几天又没有好好休息,还是让我来吧。”游长根不依:“你有高血压,让我下去!”说罢就跳进了浑浊的洪水中……这句话,成了游长根留给世人的最后遗言。游长根牺牲后,周福春每想起这句话,总是老泪纵横:“要是他不下去,就不会牺牲。我对不起老游……”

  “退休怎么了?退休了,我还是党员!”老伴说,游长根总是这样认“死理”,谁也拿他没办法

  7月12日,镇里为游长根举行追悼会。刘红娣,游长根的老伴,已与游长根共同走过了40多年人生。家人怕出意外,没有让她出席追悼会。而为“封锁”噩耗,早在出事第二天凌晨,游长根94岁的老母就已被接到女儿家暂住。刘红娣对游长根最后的记忆,定格在7月6日。那天晚上,游长根回家拿钱给圩局买柴油,刘红娣有意见,数落他:“你已经退休了,还去凑什么热闹?”“退休怎么了?退休了,我还是党员,人家不还照样喊我游支书嘛!”见老伴气呼呼的不吭声,游长根开始“许愿”了:“等洪水下去了,我去桠溪赶集,一定给你买身新衣服。”刘红娣最新的一身衣服,还是去年夏天游长根买的。26年前,也是在7月,刘红娣9岁的儿子三海下河摸河蚌时溺水而死,全家人哭得死去活来。当时,游长根正在参加公社抗旱。大哥游根华怕他承受不了丧子的打击,就跟他说三海生病了,要他回去一下。游长根犹豫了一下,说:“孩子好好的,哪来的病?”哥哥只好直言相告:“家里出事了!”“红娣在家,有什么事她能扛着。这里抗旱要紧,下完晚工我再回去。”等兄弟俩赶到家,孩子遗体已经掩埋,院里还在烧纸。当晚,游长根蹲在床边,欲哭无泪,不停地抹眼。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天刚亮,他居然跟妻子说:“我在家,只能让你们更伤心,我还是上工去吧。”说罢,转身就走!“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举。”这是游长根牺牲后,一位镇领导对他的评价。1996年初冬,东风圩局趁河水水位低,连天展开抽水清淤,游长根负责指挥,终日奋战在工地。恰在此时,大儿子家建房,人手紧张。家人去找他帮忙,他连声答应,却始终不见人影。11月8日上梁那天,儿媳妇周双凤实在忍不住了,就到圩局来喊他:“爸,你再忙,上梁这样的大事总不能不去吧?”“圩局里又是抽水又是清淤,我是带头的,怎么走得开……”游长根说。没等他说完,儿媳妇扭头就走。房子建好后,见儿子外出打工不在,游长根为了将“功”补“过”,拉着板车拖来砖块和沙石,硬是一个人把几十米长的院墙盖起来。儿子游海伢至今还常记起父亲多年前的一件事。有一年夏天,海伢割了一篮子猪草回家,被父亲看见篮子里有红花草,父亲抡起巴掌就打:“叫你不要割队里的红花草,你偏不听!”海伢分辩说是在圩埂上割的,父亲不信,又要揍他,幸亏给奶奶拦住。游海伢说,不占公家的一分便宜,这是父亲的做人准则,他一辈子都把公和私分得清清楚楚,孰先孰后,孰轻孰重,从不含糊。“再这样大吃大喝,谁还会相信你们?”一番“敬酒词”,让村里的党员干部刻骨铭心游长根3岁丧父、12岁失学的特殊经历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18岁时他就被群众推选为生产队长。1974年,32岁的游长根光荣入党,不久又担任了村支书、圩局的支书。在观圩村和东风圩局,“游支书”比“游长根”叫得更开、更响。游长根做村支书,把一个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退休后,他仍坚持参加党员学习,每次党支部活动从不缺席。让村支部同志印象最深刻的,是老支书的一次“敬酒”。2002年初夏,观圩行政村蒋家后自然村改选队长。选举结束后,为了庆贺新队长“上任”,几名村干部带着新队长来到游长根(他兼任队里的出纳,负责队里的开支)家,准备动用“公款”吃顿饭。正好游长根外出,村干部就叫刘红娣去买了只鸭子和几样蔬菜,总共花了不到30元钱。菜做好了,酒杯还没端起来,游长根回来了。“老支书,坐!”有人打招呼。游长根坐下来,半天没吭声。“喜庆宴”顿时冷了场。“老支书,这顿饭没花几个钱,你不要太心疼……”有人解释。游长根没好气地说:“又是酒又是菜的,还说没花钱!你们都是农村人,你们凭良心说,农民的钱来得容易吗?你们都是村里的父母官,再这样大吃大喝,群众谁还会相信你们?这样吧,今天的饭,算我请你们了!”一顿饭吃得味同嚼蜡。当晚,老伴刘红娣抱怨他:“死老头子,就你作风正,讲话跟吃枪药似的,让这么多人下不来台!”“来的都是党员、干部,有话当然要讲在当面!”游长根据理力争。支部的同志说,再细微的事情,只要涉及干群关系,在游长根眼里都是天大的事。自从这次“喜庆宴”后,3年来,村干部们再也没有去蒋家后村“大吃大喝”过——不是没机会,是游长根的“敬酒词”让大家印象太深刻。

  游长根小传

  游长根,男,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观圩行政村蒋家后自然村人。生于1942年。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起担任生产队长,历任村支部委员、副支书、支书、桠溪镇东风圩局(排灌站)支书。1997年自东风圩局退休。2005年7月9日,在东风圩局抗洪排涝中牺牲,终年64岁。(编辑 五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