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江患上“肠梗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实习生夏婷记者任荃报道

  本报讯每到夏季,母亲河长江总免不了大“哭”一常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历经三年测量、计算和野外调查后,对长江流域的洪涝病情作出了最新诊断:“暴饮暴食”外加“消化不良”致使长江患上了“肠梗阻”,长江洪水的威胁和防汛抗洪的难度由此增大。

  与人类的无节制饮食相比,长江的“暴饮暴食”纯属迫不得已。长江流域147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观测数据显示,1960年到2003年的44年间,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逐年上升,其中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而暴雨日数的增多则愈发加剧了长江洪水的风险。

  而且祸不单行。1990年以来,暴雨期与长江上游地区的“约会”时间不断前移,从原来的7-8月提早到了现在的6月,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正值梅雨季节,两股大水一“碰头”,使得原本不难“消化”的上游来水成为一种负担,洪灾几率随之增强。

  有意思的是,科研人员发现,长江干流中下游河道形如藕节,且分布着一系列深槽。从江面上看,一个个节点仿佛给长江束了腰,虽然可以稳定河势,但却带来严重的“气息不畅”。据统计,长江干流中下游河道水面宽度小于1公里的节点约有16个,最窄处江面宽度仅为650米。而在江底,一连串50-80米深的沟槽犹如崎岖不平的盘山道,成为阻拦洪水前行的天然路障。这种上有节点、下有深槽的独特河流地貌,双倍减缓了洪水下泄的速度。

  针对这一“病因”,主持该项研究的中科院院士施雅风等人开出了“扩卡增泄”的“药方”,即拓宽节点处狭窄的江面,增大长江洪水的下泄途径。这剂“药方”引进了国际大河流域管理“适应洪水行为,还河流以空间”的概念,从根处入手,以实现“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目标。

  长江“肠梗阴”天呈绘

  

长江患上“肠梗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