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我市高中阶段教育(三)两个需求的错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0:47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本报记者 李岳青 杨志光

  在采访中,我们询问了不少家长:“你愿意让孩子上职业技校或高职吗?”大多数回答:“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当工人!他要读高中,考大学!”

  也有几位家长面对已经大学毕业的孩子说:“现在一个高级技师年薪20万元,早知初
中毕业后就让你学技术!”

  近年来,为寻求高级技工,不少企业为之犯愁,广东、浙江等地的不少企业甚至不惜以20万至30万的年薪聘请国外退休的技师。

  一边是“普通高中热”,一边是持续几年的技能型人才短缺。这种现象被教育专家称为“教育与两个需求主体之间的强烈错位”。确实,技能型人才短缺反映了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普通高中热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人才误区尚未走出

  我们所指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是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在内的。本来,一个人的成才道路有许多,但是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使许多人走进了人才的误区。

  “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父母说话声音都提高许多,读了技校或高职却觉得脸上无光。”在北流市教育系统工作的窦先生这样一句话,足可见旧观念对人的影响。许多人觉得,考不上大学就低人一等。

  目前,在我国因循的传统教育观念中,一个学生是否是“可塑之才”,只有一个尺度,就是文化课的考试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孩子只有考上了普通大学甚至名牌大学才能成才。因此对技能、对岗位操作持鄙视态度;对职业教育,无论是中等职教或是高等职教,都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求学选择。

  容县广东职业学校校长韦绿青认为,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工程型和技术技能型。学术工程型人才由普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由职业技术教育来培养。人才的外延很宽,并不仅指科学家、教授、工程师等,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人都称得上是人才。

  改变职业教育是“二等教育”的印象,改变人们对技工的认识,让人们从观念上认为技工也是“人才”,恐怕是解决两种需求错位的关键。

  就业观念亟需转变

  当前,我国的就业矛盾比较严重,一方面,有人没事干,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普通管理岗位和文职岗位应征者严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有事没人干,许多技术性岗位、技能型岗位招不到人,大量的“灰领”型的新职业新岗位严重缺人。

  今年初,我市组织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来自福绵的一家水洗厂尽管开出了年薪10-30万的高价招收2名牛仔裤染色技师,但是,一连两天都无人问津。该单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此类人才专业性较强,而此类人才又异常的缺乏,所以招人非常困难。

  在许多大学生感叹就业难时,统计数字却显示,职业教育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2001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为85.4%,2002年为88.6%,2003年为94.6%,2004年进一步提升到95%。

  在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德国,除了政府的重视,全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也成为很多人愿意在中学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的重要原因。看来,只要转变观念,解决我市高中教育的难题,还有第二条路可走。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宋建洲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