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银川出租车运价调整 的哥每日有望增收13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0:57 宁夏日报

  学者说无需调价 有的哥喊该降价 上涨呼声中爆出两“冷言”

  本报讯(记者闫凤英)随着

油价的一路飙升,“出租车票价应该上涨、早就该涨”的呼声压倒一片,但也有人独树一帜,表示不该调价,甚至有的哥反唱降价。

  在出租车运价结构调整方案听证会上,30位听证代表中只有一人认为现行运价无需
调整。这位姓楚的学者代表指出,根据银川市价格认证中心提供的“单车营运成本费用测算表”显示,以夏利车为例,2005年人员工资(两人)比2004年增加了200元,燃油费增加了110元,可以得出营运人员的收入是增长的,油价上涨带来的损失不是很大。其次,数据显示2005年1至7月富康、捷达车的营运收入为7125.00元,营运成本为7253.40元,利润率为128.40元,虽然营运收入呈负值,但这两种

车型仍在正常营运,说明现行的运价结构是合理的,不需要调整。

  记者就运价调整的问题随机采访了几位的哥,其中一的哥的意见更是爆出“冷门”。这位主要在西夏区营运夏利车的的哥张先生表示,出租车起步价应该降到3元,他认为每天有80%的乘客是短途乘客,调价幅度小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起步价降到3元,只比“摩的”、黄包车贵1元,可以提高出租车上座率,低收入者也可以打车,还能争取中巴、公交车的客源,但是其他的哥一致认为这种方式不可取。

  起步基准极有可能调整 起程缩短半公里的哥日增13元

  本报讯(记者闫凤英)在8月15日举行的银川市出租车运价结构调整方案听证会上,三种调价方案中的方案A以绝对优势压倒其他两种方案。业内人士预测,若最终按方案A调整运价,仅缩短出租车起步基准路程0.5公里一项,银川的哥每天将增收13元。当然,这部分费用将由乘客“买单”。

  调价方案A建议:出租车起步价由5元/3.5公里调整为5元/3公里,公里价按排气量1.6L以上、1.35L—1.6L之间、小于1.35L的标准,分别调整为1.4元、1.2元和1元;等候时间5分钟以内免费,超过5分钟后每2.5分钟,按1公里租价收取等候费;单程超过10公里,每公里加收租价50%的回程空驶补贴;当日晚23时至次日凌晨6时,加收20%的夜间行驶费。方案B:起租价从5元/3.5公里调整为6元/3.5公里,其他不变。方案C:对乘客收取1元燃油加价费。

  听证会上,方案A被得到普遍认可。宁夏大明出租汽车公司王经理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按平均每天30至40人次计算,出租车起步价调整为5元/3公里,可以增加7元;每天有一两个需要等候5分钟以上的乘客,可增加2元;每天一两个超过10公里的长途乘客,可增加2元;夜间乘车有10人次左右,20%的夜间行驶费能增加2元。

  大部分听证代表表示此次调价对市民的日常支出影响不大。开夏利出租车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兴庆区范围内从清和街至凤凰街,从南薰路至上海路距离为3.5公里,如果起步价调整为5元/3公里,乘客坐车将比以前多掏0.5元至1元钱。

  油价上涨,的哥想法减成本

  本报讯 (记者 祁德发线索提供罗文辉)银川市城调队于近日对出租车司机走访调查显示,面对高位油价,延长出车时间、停车候客已成为多数出租车司机的无奈对策。

  油价上涨后,每天多支出30元左右。据调查,由于油价上涨,每辆车每天燃油多支出25元至30元左右。开夏利车的薛师傅告诉调查人员,他一天两班行驶历程在350公里以上,耗油25升左右,油价上涨后,每月油费多支出600元左右,而这笔钱相当于他以前月收入的1/5。

  油价上涨后,每月少收入500元至600元。据调查,以前每辆出租车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现在只有2000多元。“开车时间越开越长,人越开越累,钱是越赚越少”已成为出租车司机的普遍感觉。

  延长出车时间、改变营运方式已成为降低损失的无奈办法。据调查,银川市出租车司机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平时也基本没有节假日。为了降低油耗,停车候客已经逐渐变成了司机的一种习惯。为

节约用油,到处兜客的少了,在超市、饭店等处“蹲点”的多了。新闻来源:现代生活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