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校体育场地闲的比用的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1:59 光明网

   教育系统拥有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但开放率不足三成。
记者慈鑫 实习生赖永义 发布时间: 2005-08-17 09: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家住北京东直门地区的李先生爱好打篮球,虽然家门口就有两所中学,学校有四五片篮球场,但李先生每次打球都要耗时40分钟乘车到奥体中心篮球场。

崔同学是北京某中学高一的学生,业余时间踢足球都是去东单公

园足球场,崔同学说,东单公园不仅人多而且还要收费,自己最希望的是学校能将足球场开放,但学校球场只在体育课时让学生们使用,其他时间一律关闭。

中国体育场地闲置率惊人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公布的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指出,大众体育场地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目前存在的一个客观现实是,大规模兴建新场地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实现,而已有场地却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功能。

记者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了解到,根据总局体育经济司于2004年进行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去年,全国共有85万多个体育场地,这些场地中能够全天或在一定时限内向公众开放的比率只有41.2%。

由于体育系统所拥有的体育场地仅占总数的2.2%,且对公众开放率已经达到75%,群体司认为,要提高中国现有体育场地的利用率,主要将针对体育系统之外的单位做工作。

在目前这85万多个体育场地中,属于大、中、小学等教育单位的比率最高,为65.6%;其次是军、警、铁路等系统,共占总数的32.2%。

多数中小学校地处居民区周边或交通便利的市区,但向公众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学校仅有29.2%。

百姓呼吁学校场地对外开放

此时正值暑假,学校并无教学任务,但记者在北京东城、海淀等城区进行实地调查时了解到,东直门中学、五十四中、166中学、二十五中、景山学校、165中、清华附中等10多所中学,仅有景山学校的场馆对外开放,其余学校的体育场地或仅向本校师生开放,或需要提前预约,或对所有人一律关闭。

居住在这些学校周边的居民在需要健身锻炼时,多数情况下只能涌向公园或公共体育场地,不仅路途遥远、票价不菲,还将面临公共场地人满为患的无奈。

不过,大部分居民已经对学校场地闲置见怪不怪。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李先生说,自己在有过一次碰壁的教训后,就再也没有想过去学校打球。李先生曾经在某个星期天试图进入学校打球,校方值班人员告之:“学校不是体育场,没有开放的义务。”

近日北京某报刊载了这样的一条消息,北京劲松地区的一些居民要求体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单位能体谅民情,适当对外开放小区周边的中小学体育设施,特别是在学校放假和课余时间。因为这时候居民使用学校体育设施根本不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

借鉴日本经验消除学校顾虑

某中学的校方领导认为,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存在风险,“我们担心场地受到破坏,因为社会人员毕竟不如学生容易管理。我们也担心人们在打球、踢球时受了伤会不会要我们负责,他们找麻烦怎么办?还有就是一旦场地运营起来就牵涉到经营、维护甚至可能需要对场地做出适当的改造,一般的学校哪有这样的人力、物力、精力?”

记者从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了解到,人多地少的日本在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的举措值得中国借鉴。据日本《2001大众体育白皮书》、日本文部省《21世纪大众体育》记载,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普通居民在进行篮球、足球、田径等体育活动时,使用学校场地的占60%。日本99%的公立中小学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学校所拥有的体育馆、运动场对外开放率达到80%,其他场馆如游泳池、网球场等,开放率在30%到40%左右。日本文部省认为,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是满足大众体育运动需求的重要支柱。

根据日本文部省的调查,日本学校体育场地在向社会开放时同样遇到了眼下中国学校所面临的担忧,如场地可能会被破坏、加装夜间照明等场地改造需要资金投入、校方无暇顾及经营管理等。日本的做法是利用社会力量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在课余和假期,学校体育场地由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维护,校方仅向俱乐部派出代表。社区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通常由学校周边居民区的退休人员担当,由于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是为了满足普通居民的健身需求,而并非以赢利为目的,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多带有志愿者色彩,因此,政府或某些社会团体通常会给予俱乐部一定的经济支持。

日本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的开放率已远远高于中国,但既便如此,日本普通百姓仍旧强烈要求,学校场地只要是不在授课时间内就应该对外开放,日本政府的目标是,让全国所有公立学校的体育设施在每天17时学生放学后都能对市民开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