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主动请缨两赴缅甸抗日 战士被蚂蟥吸干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2:59 华商网-华商报

  人物档案

  金城

  1917年3月出生,湖南长沙人。

  1937年10月进黄埔军校学习。1940年军校毕业,派驻河南24师70团3营当排长,担任黄河防务。

  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抗战胜利后,进国防部当参谋。

  1949年在南京参加革命,随后到第二军政大学当军事教员。

  1983年离休,现居住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老干院内。

  战史一页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于1942年1~5月在缅甸对中、英盟军实施进攻。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美英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促其脱离英联邦,以保障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

  1942年1月4日起,日军第55、第33师由泰国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发动进攻,后在勃固附近迫使英印军3000余人撤往东吁。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组建远征军(辖第5、第6、第66军,共10万余人)入缅作战。3月6日,中国远征军第5军先遣第200师抵达东吁接防。8日,日军占领仰光。11日,美陆军中将、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奉命入缅指挥中国远征军。4月底,日军攻占腊戍,切断滇缅路,5月1日进占曼德勒。中英军队被迫向印度和中国境内撤退。至5月下旬,日军占领缅甸境内全部要地,并侵占中国云南省龙陵、腾冲等地。此役,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

  1943年春天,中国远征军再次从云南南下,反攻缅甸。10月,中国驻印军也进行了缅北反攻战。1944年5月22日,28师84团从怒江渡江反攻缅甸,按照计划,渡江后,直取龙陵和芒市。

  1945年1月,从云南南下的远征军与从缅北反攻的中国驻印军在芒市胜利会师,此次战役打通了从印度经缅甸到达中国云南的公路,在极其恶劣的气候和艰险的地理环境中,歼灭了日军两个师团的大部和另两个师团的一部,为整个缅甸战场的作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老干院内,记者见到已经88岁的金城老人。他虽然一头华发,但精神矍铄,一路走在前面,领记者上楼。

  追忆当年金戈铁马生涯,88岁的金老很兴奋。“不知道死过多少次,这条命真是拣回来的!现在,自己晚年很好,子女也都不错,很知足了。”

  请缨入缅 到前方抗日立功

  1942年1月20日,日本军队由饭田祥二郎为司令,率第18、第33、第55、第56师,约60000人,近200架飞机,从泰国向缅甸发起进攻,其目的是切断连接中国与英美盟国唯一的陆上交通线———滇缅公路。1月31日,日军占领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区,2月23日夺占锡当河上惟一的一座桥梁,突破锡当河防线。在勃固附近粉碎英第7装甲旅的反击,迫使英印军3000余人撤往东吁。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

  金城,黄埔军校第15期毕业生,1942年初正在贵阳军政部卫生人员训练班任上尉队长,闻听要组建远征军入缅抗击日寇,很是兴奋。

  “一个黄埔军校学生老在后方,说不起话,让别人也瞧不起,所以就想到前方去,满足一个年轻人的虚荣心。”60多年后,在西安安度晚年的金老,对记者谈起了他当初的真实想法。

  此夜,夜深人静,金城还因为想着入缅作战而兴奋难眠。爱好古典文学的他,当下写诗一首,表明他决心出国作战的心愿:“万里请缨去远征,参加义战出国门;马革裹尸忠烈见,誓死消灭侵略军!”

  第一批出国部队,有第6军49师,副师长梁化中正是金城在黄埔军校时的大队长。金城写了一封信,向梁化中副师长表明了自己出国参战的决心,得到了梁师长的批准。

  1942年2月,金城从贵阳经昆明到达滇西49师驻地芒市,成为参谋处联络参谋。3月,应英军邀请,49师开赴腊戍,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六军配置在东线,军部驻雷列姆。49师师部驻芒畔,55师师部驻罗衣考,沿毛奇公路布防,阻击泰国的日寇18师团西犯。

  金城因为能说写英语,被派与英军联络官艾迪生中校联系,负责双方情报交换。一次,金城和艾迪生去同古视察,当时,中国远征军第5军200师正在同古前沿阵地与日军激战,并给予敌军以重创,仅皮尤河战斗中,就歼敌400多人。在从同古返回曼德勒的路上,金城看到的却是撤退的英军的种种怪状。“男的扛着箱子,女的背着孩子,男的丢掉了大皮鞋,女的丢了高跟鞋,都光着脚,一路向北逃跑。士兵们枪杆随便挂在胸前,腰上没有弹盒,却塞满了各种财物,零零散散不成队伍。这种惨状和我远征军浴血战斗、奋不顾身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绅士派头十足的艾迪生朝我竖起大拇指,不住地夸赞说:‘中国人好,中国军队好,以后,英国人要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棠吉会战 九死一生冲出包围

  1942年5月1日,日军进占曼德勒。之前,日军趁我第五军200师于东枝转向曼德勒之际,于4月28日占领了腊戍。5月3日,日军兵分两路,一路指向八莫,一路指向畹町。占领畹町的日军乘势向我境内深入,5日占领怒江惠通桥,至此进入云南境内150公里。进占八莫的日军于8日占领密支那,10日占领云南腾冲。

  腊戍、八莫、密支那之失,使中国远征军退回国内的道路尽被日军堵死。5月29日,中、英、美在曼德勒威坡开会,决定总撤退。远征军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22师向北突围,孙立人率第五军向西撤。由于指挥混乱,当时的情况一团糟,有的部队被日寇冲散,营长找不着团长,团长找不到师长。被冲散的部队各自为战,也有的散兵自行组合成战斗队,杀出一条血路向北突围。

  在棠吉会战中,金城和英军联络官,还有两个向导、一个军委视察员,与司令部失去了联系,也成了散兵。他们追随在没有隶属关系的部队之后,一起向东北方向前进。

  “到芒坡后与49师的梁科长相遇,他也是从司令部离散出来的,带了十几个人,还有两匹马。他们决定由芒坡凌津渡,东渡萨尔温江,向东撤往滇南。”次日拂晓,金城追随梁科长一行人赶到凌津渡,正好有两只竹筏停在岸边。散兵们已毫无纪律,争先登筏,梁科长坚持带两匹马先渡江,一伙人吵成一团。超载的竹筏行至东岸不远处时,竹筏上的两匹马却厮打在一起,嘶叫声惊动了埋伏在东岸树林里的日军,一阵机枪扫射过来,两匹马应声倒进江水里,失重的竹筏也随即翻倒,筏上的人全部掉到江中。“我潜到水底躲开敌人的枪弹,也有人不懂水性,中弹后滚入水中,一时间江面都被血水染红。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女医生落水后,两只手紧紧抓住我的肩膀,我就一手扶着竹筏边沿,一只手托着她,拉着她拼命泅向西岸。”

  被困绝地 战士被蚂蟥吸干血

  金城和女医生与梁科长会合后,一行20多人向西北方向撤退,进入密支那北部的“野人山”。

  滇西边民有一句警言:“要过杨柳坝,先把老婆嫁;误入野人山,白骨留山涧。”位于中、缅、印三国相接地带的密支那北部,是一片原始森林,中国历来叫作“野人山”。其间地形复杂,河流交错,没有人烟,没有道路,故有“绝地”之称。

  后有追击的日寇,周围是猎物的狼群,稍一停留就会掉队。金城因为发高烧行进速度慢,一个人被撇在队伍后面。“渴了就喝坑里的污水,累了就躺在树下睡一会,睡醒了就再往前走。天黑了,树林里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害怕又不敢停下来,但两条腿已经拖不动,就伏下身子用手往前爬,但是头却昂不起来。没办法,动不了,就躺在一棵大树下等死。那时脑子里还特别清楚,就想,再也不能见到母亲了。”

  次日天亮,金城被鸟叫声唤醒,这时候,回来找他的女医生也发现了他,于是相携着赶上部队。一路上没有吃的,碰到还未腐烂的死马,就用刺刀割马肉,用火烤着吃。越往北走,这条路上的部队越少。

  在野人山走了一个多星期,金城一行人已经粮尽人疲,还是找不到出路。沿途所见尸骨不断。有的被毒虫叮咬,有的染上传染病。“有一夜露营,早上起来,弱小的小李身上密密麻麻全是蚂蟥。我赶快去找一种叫驱虫剑的草,蚂蟥一触到这种草就会蜷缩。可找来草一看,小李已经全身僵硬,血早被蚂蟥吸干了!”

  退入野人山的中国远征军第6军和第5军新编第22、96师,经过数月辗转,才陆续回到国内,直到八九月间收容完毕。动员时全军42000人,所余不足20000人,大约有15000人死在撤退途中。

  二次赴缅 坚定信念要打胜仗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第一次作战之后,部分军队撤到印度,称为中国驻印军,其余的部队撤回云南。1943年春天,中国远征军再次从云南南下,在缅甸反攻。10月,中国驻印军也进行了缅北反攻战。

  当时,金城在贵州保安六团担任团党部少校干事,第二次入缅,让他心情更加迫切。“第一次打了败仗,总觉得不服,这一次一定要打胜仗。”

  “我们团的军需官叫彭毓英,他找到我说他舅舅是71军军需处长,军部在云南保山,他让我和他一道去71军。他还给我说:‘你在缅甸打过仗,又是黄埔学生,我担保你能当上营长。’”

  1935年5月,金城到达保山,他拿着推荐信去见71军87师师长。“师长看完信后却对我说:‘我们军军官大部分都是军校毕业的,你是十五期,就是有飞天本事,也只能当个连长了。’”

  怒江是夹怒山和高黎贡山而下的一条险江,金城所在的双虹桥防地在东河岸,西河岸的高黎贡山上,日寇的据点星罗棋布。从1942年9月,双方尽管都有渡江偷袭的情况,但都无大规模的进攻,保持着对峙局面。“我一上任,就想进一步加强防御工事,但上级说,预计不久就会大举反攻,不必下工夫构筑工事。”

  12月26日拂晓,日寇在大炮和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从大沙坝渡口强渡偷袭。炮火声把熟睡的金城惊醒,他举起望远镜观察,日寇步兵利用橡皮筏正向东岸强渡,一部分已经登陆,在西岸的日军正忙着整理渡江工具。他立即命令号兵发出射击命令。

  号声一响,东岸斜坡上的各火力点齐发,山后的迫击炮也同时飞向西岸,一时间枪炮齐鸣。西岸的后续敌军被火力阻击,狼狈逃回山里,在江中的敌人中弹,纷纷坠入水中。“这时候,山坡上的士兵推下闷雷,石块从坡上轰隆隆滚下,在东岸登陆的日军,有的被打破头,有的被压着腿,嗷嗷乱叫。”

  激战两个多小时,日军败退。“美军联络官听到我们打了胜仗后兴冲冲赶到江边,愿意出高价购买我们缴获的日军战刀。他说,中国军队能打败日本侵略军真了不起,他要把日军的战刀陈列在他家里,给朋友观赏。”

  攻老东坡 留手榴弹欲杀身成仁

  1944年5月22日,28师84团从怒江渡江反攻缅甸,按照计划,渡江后,直取龙陵和芒市。

  金城所在的84团88师负责攻打老东坡。这个坡是靠近龙陵的一座高山,6月9日,88师在猛坡遭到敌人顽强抵抗,近战肉搏,惨烈异常,88师263团伤亡惨重,团长傅碧人身负重伤,拼死坚持战斗。

  6月10日,金城带领全连战士占领了老东坡的平顶岗。这个岗,四周危崖峭壁,攀登困难。天近黄昏,金城带一个班长沿东坡下山,正值蒙蒙细雨,能见度很差。行至半山坡,突然,前面闪出几个黑影,有一个鬼子兵端着刺刀就向金城刺过来。“我本能地伸出右手,抓住鬼子的刺刀尖,同时抬起右脚向鬼子踢过去。鬼子被踢中,顺坡滚了下去。看看手心,一道血印,也不觉得疼。”

  次日天刚亮,日军兵分三路向山岗上发起猛攻,反复几次,都被击退。“我到东路指挥战斗,这时候,一个日本鬼子端着轻机枪向这边猛扑,打死了我们的机枪手,又将枪口对准了我。正在这时,我的通信兵跃出战壕,用胸膛堵住鬼子枪口,双手扼住鬼子脑袋,嘴狠狠咬住鬼子的脸,两人扭在一起滚下山坡。我得救了,通信兵却壮烈牺牲!”

  战斗一直持续到14日。因为被围,粮弹送不上来,山上与团部也联络不上,好几天来,士兵们都是自己挖些山药、芭蕉根充饥。14日上午,鬼子再次向山岗发起进攻,嚎叫声与枪炮声混成一片。这种凶杀声激怒了已经疲惫不堪的战士们的力量和求生的欲望,他们纷纷跳出战壕,手持手榴弹,准备和敌人拼死。“我往下一看,密密麻麻,满坡都是鬼子的影子,他们一面嚎叫,一面鸣枪,向山岗上冲来。我们的子弹已经用完了,手榴弹也不多了。我想,这一次死定了,但也不能死在鬼子手里,我为自己准备了两颗手榴弹带在身上,准备好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这时候,天空上出现了三架飞机,是美国增援的飞机,我们得救了!”

  松山战斗 写下遗书上战场

  6月20日,28师83、84团攻打松山,欲与打龙陵的88师会合,然后,直取芒市。

  松山是雄踞滇西的一座大山,有阴登山、大小松山、长岭岗等山峰,被日寇占领了两年之久,山上构筑有坚固的阵地,囤积粮弹,日军甚至连营妓也带到了山上,有长期固守的打算。

  6月21日,金城带领九连进抵阴登山山脚,协同82团三营进攻阴登山。6月22日拂晓,战斗打响,金城带着全连战士由右侧斜坡向阴登山山顶冲击,遭到敌人暗堡火力射击后,冲击受阻,营长命令撤下,重新部署。

  上午10时,部队再次冲击阴登山,因为受三面暗堡火力的夹击,十多名战士倒在光秃秃的山坡上。“我冲到敌阵地前,这时就看见一个营妓跳出战壕,身上什么也没有穿,抡起一颗手榴弹就向我扔过来。大概用力过猛,弹离手,人也一头栽下斜坡,滚到了我的脚边。”

  6月22日晚上,团里作出决定,次日一定要攻下阴登山,方法是分批突击,金城的第九连为第一批。“我一想,这下完了:第一批就是以死开道啊!那时已经打红了眼,也不怕,现在决定会死也没有太多想法,晚上就写了一封遗书,让家里人不要为我难过。”

  一晚上,金城不能入睡,等待着冲锋号吹响,四点,五点,战士们都睡着了,战场上出现少有的寂静,能听见野老鼠争抢死尸的吱吱叫声。这时候,营长突然出现了,他气呼呼地对金城说:“我们快胜利了,但长官部决定把我们调下松山,打松山的任务交给8军接替。”

  部队撤到山脚,第九连清点人数。值日排长将队伍集合完毕,然后报数。“报告连长,全连应到163人,实到58名。”“听到清点人数的结果,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淌下来,止也止不住。”

  1945年1月,从云南南下的远征军与从缅北反攻的中国驻印军在芒市胜利会师,此次战役打通了从印度经缅甸到达中国云南的公路,在极其恶劣的气候和艰险的地理环境中,歼灭了日军两个师团的大部和另两个师团的一部,为整个缅甸战场的作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报记者张小刚

  “两次入缅作战,第一次想立功,第二次想打胜仗。”

  88岁的金城老人曾是黄埔军校第十五期学员,追忆起当年金戈铁马生涯,金老依然很兴奋:“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生老在后方说不起话,让别人也瞧不起。所以1942年第一次就想到前方去立功,满足一个年轻人的虚荣心。”1943年第二次入缅,让他心情更加迫切。“因第一次打了败仗,总觉得不服,第二次想着一定要打胜仗。”

  “在战场不知道死过多少次,这条命真是拣回来的!”所以金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