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环保讲科学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7:49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曹锋涛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环保发生了几起“大事件”,比如国家环保总局限令三十家大型建设项目进行整改,比如“圆明 园事件”。不可否认,在普通民众心里这都是得人心的,觉得聚了中国环保的人气。但事情真得就是这么简单吗?8月5日是 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22周年,在此听一听专业环保人士的说法,或许对我们不失为一剂清凉药,会使我们明白中
国环保 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核心环保技术,我们掌握了多少

  在普通民众心里,建设污水处理厂就意味着环保。但国家环保总局原第一副局长,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程振 华教授却为此忧心忡忡。因为建设和运转污染处理厂已经成为吞噬国家环保资金的“

黑洞”。

  “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动辄资金多少亿,运转一座污水处理厂每年需要的费用也要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程 振华对记者说,“但我们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了以后,都起到了什么作用?河南

投资几个亿上马建设了一座,它处理的是什么? 处理的是粪便!粪便是什么?粪便是肥料,是财富,单单为了处理粪便需要建污水处理厂吗!”说这番话的时候,程振华很激 动。

  “在河南,我们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三分之一已经停止了运转,三分之一半开半停,三分之一基本运行。在安徽淮河流 域,我们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基本都停止了。这是在做什么!老是听到有人说我们国家对环保的投入不足,2004年我国的环 保投入占

GDP的百分比是13.46%,达到一千八百多亿,已经超过国际通行的标准。算算我们的环保投入有多少如此打 了水漂,我们应该觉得耻辱,感觉到犯罪。”程振华表示。

  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偶正涛对此也深有同感。为了调查淮河污染治理情况,在一年多的现场调查中,他和他的同事走 遍了淮河流域的主要城市。“看到路越修越宽,楼越盖越高,但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起来的很少,用起来的更少 。阜阳污水处厂投资近2亿元建成,他们一年4次暗访其出水口,3次是干的。”

  既然建设污水处理厂得不偿失,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呢?程振华表示,这里面牵扯了环保投资 体系、官员升迁考核、领导盲目决策等种种原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中国环保的支点就是核心环保技术, 把打了水漂的那部分环保资金能划拨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给中国搞科研,那么我们就不用像现在如此的依赖外国的环保垃圾技 术了。环保不应该成为中国的资金黑洞,应该成为出口创汇的新兴产业。”

  科学精神,影响了我们多少

  蒋高明博士是中科院植物所的首席研究员,听听他讲的发生在内蒙古浑善达克的故事,很有意思。

  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正蓝旗,现在有一片4万亩草地,青草已长到近1米高。而5年前的此地还是沙漠。2000年冬 天,当科学家们初次到达浑善达克腹地的时候,那里雪茫茫一片,很多地方一根草也没有。于是科学家们围住了4万亩公用牧 场,用传统的方式,设计了一层层的防护林带,建人工沙障,种柳树、榆树。还搞飞播,撒山杏、沙棘和沙柳的种子,他们以 为这就是科学,结果花了五六十万,全部失败了。2002年6月,当地村支书乌日图的儿子胡赫图格到原来的沙窝子里玩, 突然发现那里长出了草,草长到143公分。这不是科学家种的,科学家种的树没有活,而没有管的地方,却长出了高草。可 见只要在一定时期内禁牧,自然生态很快就能恢复。于是科学家们进行了思考,原来自然力比科学家的力量更大。

  “如果我们花那么多钱还是胜不过大自然,那就应采取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退出。科学需要发现,我们在这里的实 验,最终有了这个发现,中科院在其他4个地方的实验,得出相同结论:封起来不动的地方,生态恢复要比花钱治理的地方好 ,太值了!”蒋高明博士对新闻记者如此说。由此更进一步,蒋高明博士还想将“大自然的力量更进一步推广,推广到我国已 经实行了多年,却被认为无效的“三北防保林工程”的实行中去。“‘三北’中的很多地区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不适宜大面 积森林分布。树木消耗的水分远大于草本植物和耐旱的灌木,黄秉维院士当年就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试图通过人的努力 将森林覆盖率由不到5%提高到15%,代价巨大,水分、温度和风速等注定了这是个‘童话’。”蒋高明如此表示。

  蒋高明博士的设想是诱人的,“连续5年的实验证明,在草原、半干旱荒漠地区,自然界有能力实现生态恢复。我们 采取的“以地养地”、“借助自然力恢复”途径,成本只有每亩20元,而真正用在生态恢复上的费用只有每亩4元钱围栏费 !这是人工林所望尘莫及的”。令人悲哀的是:他的设想即使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但真的付诸实施,却又突破不了诸如 利益驱动、思维误区等种种的阻挠吗。

  环境保护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在记者和程振华教授的交谈中,他一再地表示,环境保护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拍脑门办事的事情千万不能再发生了。 兰州为了驱散城市上空污浊的空气,1999年花了一亿多元去炸城市东面的山峰,事实证明是不可行的,结果留下一个半拉 子工程;1994年,有关方面启动治理淮河的“零点行动”,花了六百个亿,也有人说只花了二百个亿,当时表面上看起来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十年后的今天淮河污染开始了猛烈的反弹,以至于一位民间环保人士将其形容为‘十年治淮一场梦’。 类似这样的教训我们还有很多。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