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专家学者联名呼吁在玄奘故里建立玄奘大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0:37 东方今报 | |||||||||
核心提示:玄奘,洛阳偃师陈河村人,唐朝僧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17年里从印度取回佛教经书657部,被称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1300多年前首屈一指的翻译家。和其他著名历史圣贤相比,玄奘的故乡显得默默无闻。 今天,国内15位专家学者联名呼吁在玄奘故里建立玄奘大学,不过,关于玄奘大学定位的争议,修建玄奘故里的资金难题,把这样的呼声置于一个尴尬境地中。
15位专家学者致信 缘起——15位学者呼吁在偃师建玄奘大学 日前,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培育等国内15位专家学者联合呼吁,建议尽早实施玄奘故里二期工程、设立玄奘大学、在河南举办“玄奘国际文化节”及开办“玄奘国际研讨会”。这个提议在学界迅速引起了关注和议论。 专家们认为,国内现有4处纪念玄奘的圣地——出生地偃师陈村、译经地西安大雁塔、圆寂地铜川玉华寺、归葬地樊川兴教寺。和其他三处相比,偃师玄奘故里一期工程已远远不能满足河南大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应尽快实施玄奘故里二期工程,扩大玄奘故里的规模和档次,使其成为国际佛教学术研究的一个窗口和国际佛教旅游圣地。 对于建立玄奘大学,专家们说,日本和中国台湾都建有玄奘大学。台湾玄奘大学规模甚大,影响很深。韩国、印度也准备建立玄奘大学。去年10月在偃师举办的“纪念玄奘圆寂1340年玄奘思想与当代社会研讨会”上,应邀前来的黄心川曾说,和中国毗邻的亚洲各国都在兴起研究玄奘的热情。在印度,玄奘的纪念堂修缮一新。印度的史学家都承认,没有玄奘,就没有印度中世纪的历史。 专家认为,偃师是玄奘的故里,在偃师或洛阳建立玄奘大学最好。 分歧——宗教大学还是综合大学? 但在建立玄奘大学一事上,洛阳市宗教事务局局长马金永表示,具体在哪里建、建什么性质的学校等方面,各方还存在分歧。 洛阳市政府的想法是,今年4月,印度政府决定在白马寺西侧建设一座具有印度风格的佛殿,洛阳市因此决定在白马寺周边新征500亩地,建设白马寺佛学院、法堂、佛塔等,扩大白马寺的规模。玄奘故里和白马寺相距不远,可以考虑将正在规划中的白马寺佛学院和玄奘大学合二为一。这样一来,玄奘大学将成为一所宗教学校。 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省宗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金星同样是偃师人,他家所在的镇与缑氏镇比邻。他认为,这样做较为妥当,玄奘大学应该以研究玄奘平生业绩、著作、文化及影响等为主要内容。 偃师市缑氏镇党委书记张会卿等人则认为,玄奘大学的办学理念应该是“秉承效法玄奘的坚毅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培养明德至善的经世致用人才”。在学校性质上,应该设计为多学科综合大学,而并非佛教大学, 应该设有中文系、宗教系、国际贸易系、公共事务系等学科。 但徐金星认为,洛阳已经有了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大学等高等学府,这些学校的生源或建设资金来源都存在问题,面向社会招生的玄奘大学,能好到哪里去? 根据张会卿等人对玄奘大学的设想,前三年内在校师生要达到500名,5年内达到800名,未来还要设置硕士或博士点,预算投入资金1.5亿元。其中,6000万元靠引进资金,5000万元靠佛教界及企业集资完成,4000万元靠银行贷款。 但具体如何操作,现在一切还是未知数。 难题——仅靠基层乡镇根本玩不转 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宝纲先生去年10月应邀到偃师参加研讨会。他表示,10年前,大家在这里召开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的偃师建设得一般,10年后再来这里一看,偃师变得非常漂亮,玄奘故里却变化不大。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承节认为,玄奘故里10年变化不大,恐怕是个定位问题。把玄奘故里修成一个与其地位相称的故里,将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除可以满足世界各国和国内佛教僧人的朝拜外,还可以让专家学者来这里丰富了解新的东西和满足游客的观光需要。为此,“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史实、真迹,充实故里的内涵。” 但董玉焜认为,现在镇里根本无法开展这项工作。“现在为数不少的玄奘史料、真迹散落在民间,我们可以面向全国征集这些真迹,但即便征集来了仅靠玄奘故里一期工程根本无处存放。所以,修建二期工程是当务之急。” 但二期修复工程面临着不能承受之重。对此,缑氏镇旅游办副主任、玄奘故里管理处主任吉宇湘在受访时表示,资金是眼下最大的难题。 按照当初的规划,二期工程将包括玄奘故居后院、陈家花园、放生湖等工程,预计总投资1047万元。预期群众自筹270万元,地方财政或银行贷款解决300万元,申请上级支持477万元。 “早在2000年我们就把二期工程规划及预算等工作做好了,但因资金的问题,迟迟没有下文。”曾任缑氏镇工业办主任的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董玉焜称。“我们一年几趟地往北京跑,找专家、学者,季羡林、张岱年等老先生一听是玄奘故里来的人,都对我们特别热情。” 但董玉焜同时表示,“这是一篇大文章,没有上级政府及领导的支持,仅靠一个基层乡镇,根本就玩不转。” 缑氏镇党委书记张会卿说,过去玄奘故里已经错过一些机遇,这次感到机遇来了,但能否抓住,他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还在任,就要把玄奘故里二期修复工作一步步搞下去。 意义——修复玄奘故里的核心是传播精神 在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董玉焜眼中,玄奘是中国最伟大的“留学生”和“国民外交家”。 去年9月,玄奘与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屈原一道,被我国列为首批对外宣传的历史圣贤。“从这个角度说,修复玄奘故里,绝不仅仅是修复一座故里,它是一个载体,用来传播一种精神,这是核心。”董玉焜表示。 玄奘故里和董玉焜家近在咫尺。董玉焜小时候“只是影影绰绰地听说过一些关于玄奘的事情,没有太深的印象”,但让他想不到的是,长大后,他竟成为将玄奘故里修复从纸上变成现实的主要执行人之一。 董玉焜说他对玄奘的兴趣来源于1985年看到的一篇高度评价玄奘的文章。董玉焜当时的身分是镇工业办主任。按理说,玄奘的事情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但从那时起他已经把修建玄奘故里当作了自己的分内之事。 董玉焜说,人一生能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就不错了,现在他连一件事情都还没有做完,他要继续做下去。 登封市借助少林寺,旅游发展得有声有色。在董玉焜眼中,这是典型的“寺院经济”。 目前,缑氏镇还存有玄奘寺、玄奘父母合葬墓等文物遗迹。守着玄奘这样的世界级名人,缑氏镇为何不能借助玄奘的名气乘风发展呢? 在缑氏镇政府看来,玄奘故里应该是一个大旅游景区概念。除玄奘故里外,周边的天成寺、唐代皇陵中保存最好的唐恭陵(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李弘之墓)、永庆寺遗址、蔡伦造纸遗址造纸河等景点,在修复后应连成一体,但预计所需修复资金在五千万元以上。 在陪同记者到玄奘故里时,不少工作人员见了董玉焜就问:闪了没有。董玉焜笑着给记者解释,这是土语,就是说,是不是要打雷下雨了,意指二期修复工作是不是已经有了眉目。 董玉焜只是苦笑。他有时忍不住问自己:闪了没有? 人物链接: 玄奘——来自河南的世界文化名人 玄奘是唐代的一位僧人,洛阳偃师缑氏镇陈河村人,俗姓陈,名祎,11岁时到洛阳净土寺出家,25岁从洛阳来到都城长安。 无论在中国还是印度的教课书中,玄奘都占有一席之地。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用15位专家学者的话说,玄奘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偃师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竹林说,玄奘是中国伟大的佛学家、翻译家、哲学家、旅行家,他行走5万里,用17年时间从印度取回佛教经书657部,又在归国的19年间组织编译75部1335卷经书。这使其成为唐僧的原型。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翻译史上,玄奘都堪称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翻译家。 “早在汉朝,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但各种版本的翻译说法不一,以致于以讹传论。玄奘的翻译,让佛学在中国得到统一。”王竹林说。 据介绍,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是目前研究东亚、南亚历史、地理的珍贵史料而被翻译成不同文字。书中所述的情况已屡屡被东亚、南亚等国家的考古发现所验证。 不仅如此,玄奘还将中国的《老子》、《道德经》等书籍译成梵文,传播到印度等国,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韩国也从玄奘所翻译的佛教中汲取了营养。据了解,在日本,玄奘的法相宗是佛教主要流派,在奈良建有玄奘院,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活动来纪念玄奘。今报记者 王治国/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