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谐社会”重在实践(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7:0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和谐社会”重在实践(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如何构建?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

  中国社会正走向和谐发展

  李培林以一组数据来佐证他的观点:“从各项宏观指标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2004年GDP增长9.5%左右,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农民收入出现多年来未有的大幅度增长。经济社会资源正朝着更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配置。”

  李培林认为,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期,大家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从今年的整体形势来看,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也正在发挥效应。比如,逐步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比如,今年年底之前将调整土地征用价格,使失地农民获得更多利益;比如,改善教育不公平的状况,使更多孩子得到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国际经验教训和我国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这就是李培林的观点。

  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扶助

  尽管中国社会正在向和谐社会发展迈进,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节外生枝”。

  “各种指标反映,贫富差距还在扩大,扩大的速度还在加快。”

  在李培林看来,尽管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仍然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城乡的差距很难得到逆转;同时,区域的差距也没有缩小的趋势,西部省份人均收入还不及发达地区的一半。

  李培林说,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首先是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从而使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过缓;其次,中国经济的持续高涨,使财富积累的速度加快;再者,一些不公正因素,如官员腐败、权钱交易、侵吞公有资产等,也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要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那些相对薄弱的地方和弱势的群体提供更多的扶助,使他们也能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李培林建议。

  人口大国变人力资源大国

  “GDP每年以百分之八左右的速度增长,就可以提供几百万个就业机会,但我国每年还是有1000万人解决不了就业问题。”李培林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就业问题也面临着一些新难点。“新失业人群”的出现:与过去的下岗职工不同,这些最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年轻、有活力、预期高;就业技术门槛的提高: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技术型工人缺口很大,从而造成结构性劳动力缺失;大学生就业难:今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将达340万人,而在大学扩招前,这一数字基本上稳定在150万人左右。

  李培林说,就业在很长一个阶段都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必须从发展战略选择的高度来认识和规划就业。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是保持成长推动力的重要一环。②9本报记者王映

  :

  李培林,1955年5月生,山东济南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组织、社会结构变迁、发展评估和社会分层。代表作有:《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西方现代社会的观念变革》、《中国社会发展报告》等。②9

  责任编辑:陈要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