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贫困带不利北京安全 京冀将合作“治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7:25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8月18日电据新京报报道,昨日,“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在中国首部省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报告——《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首次被公开提出。这份报告由亚洲开发银行和河北省政府联合推出,并于昨日在京发布。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郭庚茂说,环京津周边,确实存在一个贫困带。大约有200万人,相比较而言,北京地区农民收入人均7000元左右,而环京津贫困带的农民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
必须看到,环京津地区为了首都和天津的发展,为了维护生态和保证京津地区宝贵的水资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有很多发达的项目是不能搞的。 郭庚茂指出,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在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阶段,对周边地区的吸附效应要大于扩散效应。也就是说“大树底下不长草”。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但是这部分农民不能富裕起来,而且对区域发展不利,甚至对首都安全也是不利的。 最近,北京市王岐山市长到张(家口)承(德)地区进行考察,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北京的发展,如果没有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就是一片孤岛,它的长期、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而且它的稳定也是没有保障的。下一步,北京和河北将加强全面的合作,来促进周边地区贫困圈的消失。 “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条件尚不成熟 专家根据对环京津贫困带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议。 对此,郭庚茂表示,报告中提出的生态区,有它一定的道理。理想的状况是,张承地区应该成为生态示范区。我们积极吸收报告当中的合理的成分,我们的观点是,就是把张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的脱贫致富统筹兼顾,结合起来进行。很显然,从目前中国的国情和现行体制来看,由中央或者由北京建立一个足以解决问题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条件还是不成熟的。 中央应当继续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扶持力度,如果让中央完全把它养起来,养成一个现代化的示范区,目前显然没有这个条件的。拿北京市来说,用多少水,给多少补偿,也是不太现实的。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吸收报告观点中比较现实的成分。 举例而言,具体来说,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农业生产方式问题,破坏环境是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的,完善环境也是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开始。过去是开荒、毁草、种粮,是不符合那个地方的自然特点的,我们把它恢复过来,是种草、养畜,把畜牧业作为一个结合点,重点来发展,畜牧业要种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草作为畜牧的一种饲草,畜牧发展一方面提供肉奶深加工,粪便用微生物还原可作为能源和作物肥料。 整个京津环境良性循环起来,还能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这个基本思想已经写入“十一五规划”之中。 目前包括国务院,北京市对解决环京津贫困圈非常重视,最近王岐山市长考察张承两地,正在与河北省共同商议,建立一个相互协作的发展机制,通过北京和河北的分工协作,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郭晓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