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长城:敌后之雁翎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6:43 辽沈晚报 | |||||||||
日本帝国主义凶残的炮火摧毁了中国成千成万孩子们的家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儿女们从血的教训中觉醒了的团结精神。孩子们小小的灵魂开始明确地认清了他们小小国民的责任,开始以铁的纪律锻炼自己,大踏步地走上救亡的岗位。 他们的天真、坚决、勇敢、青春的吼声,宣告了民族前途的光明!日本帝国主义残杀了我们民族千万的男女,然而我们民族复兴的后备军已经在炮火中长成。
“嘎子哥”赤手夺下伪军枪 ——访电影《小兵张嘎》原型、原雁翎队队员赵波 驾枪排、顶荷叶、打鬼子、炸敌船,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电影《小兵张嘎》使人们认识了抗日战场上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淀上神兵”——雁翎队。 但也许你还不知道,当年的3名雁翎队员仍在白洋淀安度晚年,被认为是《小兵张嘎》原型之一的赵波就住在白洋淀深处的赵庄子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寻访昔日的英雄,聆听还在延续的美丽传说。 赵波?白洋淀的人都知道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安新县境内,当年参加过雁翎队的游击队员前后近两百人,目前仍然有三人生活在白洋淀,其中就有被认为是电影《小兵张嘎》原型之一的赵波老人。 家住赵庄子的赵波在整个白洋淀绝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从小张庄码头到赵庄子村有约16公里的水路,小船在芦苇荡中穿行,耳边似乎响起了当年雁翎队战士们的豪言壮语:“天当被地做床,芦苇是屏障,喝淀中水吃人民粮,打败鬼子保家乡……” 1938年秋,为镇压白洋淀人民的反抗,日军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白洋淀猎户交出土枪土炮。针对这种情况,中共新安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村,召集猎户开会,揭露日军收缴猎枪的阴谋,号召组织抗日武装。当场有22名猎户报名参加,并自带枪排、大抬杆、火枪组成了由陈万任队长的抗日武装。因为火枪和大抬杆的引火处易被水打湿,所以插上雁翎。又加上猎户过去行围打猎时,小船行驶像雁翎群飞翔的“人”字形,因而当时的县委书记侯卓夫便为这支队伍起名为“雁翎队”。 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记者采访过赵波老人,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中央级和地方媒体的记者几乎踏破了老人家的门槛。而村里人似乎也习惯了他这样一位名人,听说记者来找赵波,几乎每个人都能顺手指出他家的位置。 从鬼子眼皮底下转移 赵波今年84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只是当年中过枪的右手有些萎缩。“雁翎队成立后,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水上游击战,伏击日伪军过往船只,截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端岗楼、拔除敌人的据点。”对当时打鬼子的情况,老人仍记忆犹新。 1938年,只有17岁的赵波参加了雁翎队,当时的主要武器是大抬杆,一个抬杆里装半斤火药、一斤沙子,队员对这个抬杆能否打鬼子没有信心,“我们决定试一下。” 那天,赵北口的汉奸张德清带着20多个日伪军,乘着一只汽船到新安据点。雁翎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派班长赵老群带领10多名队员,埋伏在王家寨和季庄子之间的苇塘里。下午3时,鬼子的汽船进入伏击圈,日伪军坐在船上,船上架着一挺歪把子机枪。一声“打”的命令下达后,18个抬杆一起打响,鬼子的汽船受重创后逃跑,船上的8个伪军当场被打死。 大抬杆的威力鼓舞了队员的士气。1941年3月,驻新安的日军头目龟本,从天津、保定调集了130多只汽船,配合有步兵、骑兵,对白洋淀进行水、陆联合“扫荡”。赵波还记得在大张庄附近的伏击战,当天早上8时,分别乘有60多名日伪军的两艘汽船向张庄开来,在开出一公里后,一艘汽船出了故障抛锚,而我们的侦察员没有发现这一情况,所以,我们得到的情报是敌人只来了一艘汽船。 “鬼子的汽船开来后,我们就开火了,枪声震动了整个白洋淀,日伪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我们刚要上鬼子的船,鬼子的第二艘汽船修好后开了过来,并向我们开火,压得队员们抬不起头来。” 队员们把小船开往苇塘,故意蹬翻,队员们在水下每人头顶着一个荷叶。鬼子调来了100多艘船,把苇塘围个水泄不通,并向苇塘疯狂扫射,芦苇都被打掉了一截。天开始黑下来,队员们踩着水,从鬼子的眼皮底下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清点人数,60多人一个不少。 虎口夺枪就是没害怕过 最初没有枪,只能“借”鬼子的枪打鬼子,赵波和另两名队员化装成卖芋头的小贩去抢枪,“离城门越近,心里越兴奋,腿都打颤了。”一个伪军从城里走出来,赵波看到他的腰上别着一把王八盒子,和同伴瞄准时机,一下子就制服了伪军。“我把枪攥在手里不肯放,喜欢得要命,可说实话,我连枪怎么开都不知道。最后连人带枪都弄了回来。” 后来,从敌人手里缴来的枪越来越多,民兵队还自力更生,仿造出不少土枪。枪多了,任务也艰巨了,敌人在水区不少村庄建起了岗楼,妄想遏制雁翎队的活动。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雁翎队以智取胜,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分化瓦解,里应外合,端掉了敌人一个个岗楼,挫败了敌人封锁雁翎队的阴谋。1942年,赵波还和战友们化装成锄草的农民,到敌人据点埋炸药,炸碉堡。“那时候年轻,干什么都没害怕过。” 雁翎队员都是“嘎子哥” 赵波家挂满了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其中有不少写着敬赠“老兵张嘎”。谈到电影《小兵张嘎》,赵波说自己就是嘎子的原型,先前有不少媒体采访白洋淀的老英雄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寻找“小嘎子”的原型,赵波和仍健在的雁翎队副队长孙革都曾被当作“活嘎子”报道过。 让老人骄傲的不是张嘎的原型,而是整个雁翎队在抗战时期取得的成绩,老人说,雁翎队利用白洋淀的有利地形,驾着小船藏匿于芦苇丛中,伏击日寇、铲除汉奸,与敌人交战70余次,先后击毙和俘获了1000多名日伪军,缴获了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打击敌人。 受 访 者:电影《小兵张嘎》原型、原雁翎队队员赵波,84岁 采访时间:2005年7月24日 采访地点:河北白洋淀赵庄子村赵波的家 收藏版 孩子剧团在战争中成长 孩子剧团是在抗战的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葩。 1937年8月13日,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上海许多家庭家破人亡。青年教师吴新稼临时被调到难民收容所工作,他从难民收容所的难民中挑选了22名爱唱歌的孩子,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六岁,组成一支歌咏队。小演员们开始去慰问那些失去了家园和家人的难民,后来又到街头、到伤兵医院、到前线演出。 他们中的大多数本来在学校里读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毁了他们的学校和他们的家庭,他们成为收容所中小小的难民。他们的父母兄弟姊妹都离散了,但他们在收容所中结成了比自家兄弟姊妹还要亲的一个团体。日本帝国主义凶残的炮火摧毁了中国成千成万孩子们的家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从血的教训中觉醒了的团结精神。22个小小的灵魂开始明确地认清了他们那小小国民的责任,开始坚强地要在这大时代中成长,开始以铁的纪律锻炼自己,大踏步地走上救亡的岗位。 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这支小小的歌咏队在吴新稼的带领下,边撤退、边演出。从上海到南通,迂回陇海、平汉两线而到了汉口,少说也有3000里路程,他们逃过敌人的虎口,越过兵荒马乱的火线,在敌人的机关枪火网下钻过。他们凭着自己的勇敢和坚决,终于到了目的地。他们历尽千辛万苦,非但原班人马一个不缺,而且还增加了3人! 1938年初来到武汉后,这支歌咏队归入第三厅领导,改名孩子剧团。 他们加入了救亡的洪流,他们天真、坚决、勇敢、青春的吼声,宣告了民族前途的光明!日本帝国主义残杀了我们民族千万的男女,然而我们民族复兴的后备军已经在炮火中长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