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血肉长城:同盟之飞虎队国际友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6:52 辽沈晚报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贡献,也得到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

  当时,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主持正义的友好人士来到了中国,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打击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侵略者。他们不避艰险,甚至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飞越“驼峰”的生死瞬间

  ——访国内唯一健在的原飞虎队队员龙启明

  82岁的龙启明,是国内目前唯一健在的参加过大名鼎鼎的“飞虎队”(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中国飞行员,当年共有6名中国人参加过“飞虎队”。他永远也忘不了在“飞虎队”那几百个异常惨烈而充满战斗豪情的日日夜夜。

  1945年8月25日,龙启明和“飞虎队”队长希尔少校驾驶着一架飞机,从四川梁山起飞,降落在武汉,接受日军投降。

  龙启明在“飞虎队”生涯中最开心的事,是执行轰炸和扫射后,从空中俯视日军阵地火光冲天、人仰马翻的场景。他用英文告诉记者:“I hate Japanese invaders(我恨日寇)。”他的父母正是死于日军的枪炮之下。

  仅5小时6分钟就放单飞

  龙启明祖籍广东顺德,从小在香港长大。19岁之前,龙启明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他的父亲龙朝杰作为香港名流、华人高级

公务员,为子女们提供了温馨而又富足的家庭环境。

  然而,1941年12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香港,“东方之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记得父亲对我们兄弟说‘现在是报效国家的时候了’。”面对出国避难与回国参战的人生抉择,龙启明毅然决然来到了桂林,在同学的鼓动下,他报考了由中国航空委员会代招的飞行员。

  “我的理想不是开运输机,我想驾驶轰炸机,把炸弹投向侵略者。”龙启明被录取后,先是前往四川

宜宾的一个航校进行文化学习,然后到昆明巫家坝正式开始飞行训练。当时规定学员由教官带飞20小时,如20小时内还不能放单飞,便要被淘汰,龙启明仅用了5小时6分钟便放单飞了。

  1943年,已经成为高级学员的龙启明被派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学习。1943年7月,由于中国战事吃紧,仅接受了4个月培训的龙启明回到昆明。在此之前,龙启明的父母在从香港逃往内地的途中被日军残忍杀害。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龙启明开始了空中战斗生涯。

  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龙启明回国第二天就驾机升空,开始飞行历史上著名的“驼峰”航线(中国——印度空中运输任务)。

  从1943年7月到1944年4月,龙启明在“驼峰”航线飞行了2100小时。和龙启明一同参加空军的26个人,到战争结束时只剩下8个,其中大多数阵亡于“驼峰”航线。很多战友常常早上还在与他共进早餐,晚上就听说已经“走”了。

  “当时,我们每天要从昆明和印度间往返一次,往返一次需要6个小时。”龙启明说。由于飞机没有增压设备,升到3000米高空时机舱就寒冷彻骨并且严重缺氧,但每次飞越驼峰时,大家都紧张得汗流浃背。然而,汗水在瞬间就凝为冰霜。

  航空队执行运输任务的飞机为C447机型,爬高只有1万英尺,要飞过喜马拉雅山就只有贴着最低的山口飞过去,由于气流变化无常,航线起伏不平,加上日军的堵截,龙启明和战友们只能选择夜间飞行。他说,最多的时候,每天会有一两架飞机掉下去。

  一次,日军轰炸机场,龙启明被迫一直在空中盘旋躲避,最终燃油耗尽迫降。而另一次,机组刚收到基地关于日军飞机正前来拦截他们的信息,就看见前方出现几个黑点。1分钟内,日军飞机就会飞到眼前。飞机必须立即翻身钻进云层。龙启明将他多次的死里逃生解释为命运对自己的偏爱。

  从天空看日兵被炸:痛快!

  1944年,随着滇缅公路的打通,驼峰飞行的使命完成了。在驼峰航线飞行了2100个小时后,同年6月,龙启明等6名中国人被挑选进入了“飞虎队”,正式成为轰炸机飞行员。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没有经过那场战争的人是无法体会到那样的心情和愤慨。中国到处被日军炸得惨不忍睹、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残缺的房屋和街道,逃难的人哭着喊着挤在人流中声嘶力竭。太惨了,每个中国人都想赶快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

  龙启明的愿望尤其强烈,在得知父母惨遭不幸之后,他日思夜想的就是“杀日本兵”。

  加入“飞虎队”不久,龙启明被派往加尔各答负责缅甸腊戍、密支那、仰光等区域的日军目标的轰炸任务。当时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战事紧张,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那里,而在原来占领的东南亚地区却少有部队。但东南亚地区却是日军粮食等军用物资的储备地,龙启明的任务就是切断日军的“后援”。

  轰炸日军目标是一件痛快的事情。一次,龙启明驾驶飞机飞临缅甸密支那的一处日军机场,在离轰炸目标500米的空中俯冲。龙启明除掌握操纵杆外,还操纵俯冲机枪。按程序,他们首先以机枪对地面防空部队密集扫射,实施空中火力压制。俯冲机枪以每分钟1200发的速度,将长50厘米的子弹,倾泻到敌军防空阵地之上。

  火力扫射过后,龙启明再按动信号按钮,投弹手立即扔下炸弹。炸弹爆炸后,地面一片火海,被轰炸的兵站、油库、仓库全部开花。龙启明说:“我也不知道炸死了多少日本鬼子,反正看到敌人就狠狠地打,心里只有两个字:痛快!”

  死亡再次与他擦肩而过。他的飞机被击中过两次。一次,飞机尾部被击中,回到机场才发现机尾留下了14个弹孔。而另一次,一颗高射机枪子弹从他座椅靠垫下穿过,从下至上贯穿整个机舱,将舱顶打出一个洞。当时,这颗子弹离他的后背只有不到10厘米距离。

  “报效国家,没什么好说的”

  从“飞虎队”退役后,龙启明先是准备去原中国航空公司,后又被熟人拉去了原中央航空公司,此时他已经具备飞国际航线的资格。1949年5月,两航总部迁往香港,龙启明自愿留下来照看被征用的3架飞机。

  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发动“两航起义”,深明大义的龙启明和其他100多人,带着12架飞机投奔共产党,回到京津等地。之后龙启明被安排在原西南民航局工作。两年后原西南民航局解散,龙启明又被安排到了重庆钢铁厂。

  从此,一名“飞虎队”英雄,完全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之外。在钢铁厂乃至所有人的眼里,他只是该厂一名普通的炼钢工人。他甚至在自己的子女面前也从不提及。他说,经历过生死就什么都看淡了,“报效国家,没什么好说的”。

  受 访 者:龙启明,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

  采访时间:2005年7月30日下午1时

  采访地点:重庆龙启明家中

  在日军的炮火声中手术

  ——记国际友人、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生白求恩

  “75%”的承诺吸引了毛泽东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作为热爱和平的国际友人,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生白求恩积极呼吁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加美援华委员会批准,他于1938年1月从加拿大温哥华出发,1938年3月底到达延安。

  在白求恩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晚上,毛泽东在窑洞里会见了他。毛泽东谈到中国的抗战形势后,话题转到晋察冀前线医疗救护问题,毛泽东向白求恩征询意见。白求恩肯定地说:“我觉得最能发挥作用的方式是组织战地医疗队,到前线去抢救伤员。如果手术及时,重伤员中75%的人可以复原。”毛泽东抬起头,对这个数产生了兴趣:“这数字正确吗?”

  “正确,75%。”白求恩兴奋地大声回答。

  毛泽东果断地说:“就请你立刻组织战地医疗队。”

  白求恩听了很高兴,他向毛泽东要求尽快奔赴抗日前线。

  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到达山西省五台县,担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

  拒绝每月一百元的津贴

  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的健康很关心,曾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拍过一封电报,指示每月给白求恩同志一百元钱,以照顾其生活之不足。白求恩收到电报的当晚就给毛主席写了回信:“……我谢绝每月百元的津贴。我自己不需要钱,因为衣食一切均已供给。该款若系加拿大或美国汇给我私人的,请留作烟草费,专供伤员购买烟草及纸烟之用。”

  艰苦的生活没有磨灭白求恩坚强的意志,一封他在前线写给美国朋友的信中写道:“我不计较日常生活上的艰难……深山里的徒步行军,既无取暖的炉子,又无床铺和浴室。过去的生活曾经引诱过我,但是为了我的理想,那些日子就让它一去不复返了吧。”

  冒着敌人的子弹手术

  当反“扫荡”战斗在河北省的摩天岭打响时,白求恩带着八路军战地医疗队,把临时手术室设在离火线七里远的孙家庄小庙里。伤员一个接一个地抬来,白求恩和另外几个大夫一刻不停地为伤员做手术。

  一次,正当手术紧张进行的时候,突然,负责瞭望的哨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对面山上发现敌军!顿时,手术室里的气氛更紧张了,手术台边的医生们都加快了动作。战地医疗队的领导人——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问哨兵:“敌人有多少?”哨兵回答:“几百名。”“知道了,继续观察!”卫生部长说。

  没过多久,哨兵又跑进来报告:“敌人正向这里接近!”部长决定让白求恩先转移。白求恩问护士:“还有多少伤员?”“10名重伤员!”一个护士回答。白求恩转身走出小庙,登上门前的山坡,他瞭望片刻后,返回手术室说:“我们还有时间,刚才我目测过了,敌人现在离我们大约10华里,他们还得翻过几个山头,才能到达这里。”“10华里?”同志们的心揪紧了。情况实在太危险了,这就是说,敌人每前进一里路,他们就得做完一个手术!白求恩拒绝了卫生部长让他转移的请求,大声喊:“把伤员抬上来,一次抬三个!”

  三张手术台上,同时紧张地进行手术,只剩最后一个伤员了,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可也正是这个时候,小庙门前响起了枪声,负责保卫医疗队的警卫分队同敌人接上火了,子弹飞落在小庙周围,手术室被浓烈的硝烟吞没了……

  在日军炮弹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中,手术终于做完了。医疗队在警卫分队的掩护下,迅速地撤离小庙,脱离了险境。

  遭致命感染一天仍查两百伤员

  1939年11月1日,从前线送来一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在白求恩为伤员切开伤口的时侯,手套被划破,病毒侵袭了他受伤的手指。就在白求恩遭受致命感染的第二天,他不顾头一天70华里行军的疲劳,忘却了全身的不适,检查了200多个伤员。

  11月5日,一阵隐约的炮声从窗外传来,白求恩不顾大家的劝阻,带着越来越恶化的伤病,迎着漫天的大雪,向前线出发了。路途中,当白求恩看到从前线抬下来的伤员时,连声责备自己:“来迟了,来迟了!”这时,他的体温已经高达39.6度。

  伤员源源不断地从前线送来了,白求恩强撑着要去做手术。突然,他一下子栽倒了。他吃力地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说:“凡是有……头部、胸部和腹部受伤的伤员,一定……要叫我来做。”

  遗言:最近两年我最愉快

  11月10日,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聂荣臻司令员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把白求恩护送到后方医院治疗。

  下午3时,送白求恩去后方医院的担架到达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这里离后方医院还有18里路。

  白求恩的病情在进一步恶化。11月11日,深夜,白求恩用颤抖的手写下他的遗言:

  亲爱的聂司令员:

  我今天感觉非常不好,也许就要和你们永别了。

  ……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专为治疗疟疾病患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比沪港贵两倍。

  ……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诺尔曼·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通令全军举行悲壮的哀悼。延安各界群众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写了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创办的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所“模范医院”,也被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史沫特莱:

  永不妥协的斗士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正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她在这年1月到达陕北,除了进行采访外,还计划写一部红军总司令朱德的传记。为此,她和朱德经常在一起交谈。

  1937年10月她到达了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五台县南茹村。可是不久,随着战局的变化,总部要向南转移,深入太行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史沫特莱这位身体瘦弱的外国妇女,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冒着烽烟战火,跟随着朱德的流动司令部行军。

  史沫特莱跟随八路军在太行山区转战,前后将近3个月。她把这段战斗生活用日记体写成一本书:《中国在回击》,副标题是“一个美国妇女和八路军在一起”。这本书于1938年在美国出版后,同她30年代初写的《红色的中国》一书一样,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艾黎:

  创造“工合”

  在抗日战争的年代,一个人出外旅行,随时会遇上种种危险:敌机轰炸、瘟疫传染、土匪袭击……然而有一个外国人,就在这样艰险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我国西北、西南、中原、东南广大地区,把“工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工合)的种子撒在那里的土地上。这位勇敢的外国人,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还在上世纪20年代,他就告别了祖国,来到了中国,从此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正在欧美各国进行考察的路易·艾黎听到消息,立刻赶回上海。这时候,日本侵略军正在进攻上海,遭到了中国军民一致的抵抗。艾黎亲眼看到日本强盗的残暴,也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他决心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一切。

  1938年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正式宣告成立,由艾黎出任技术顾问,负责协会的组织工作。

  在艾黎和他的中外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各地的“工合”到1942年6月就发展到1590个,月产值达2400多万元。“工合”产品种类繁多,从棉毛纺织到服装、鞋帽,从日用杂货到食品加工,从文具、印刷到医药、化工,从五金、机器到采矿、交通,共有50多种。“工合”还大力争取国际援助。抗战八年中,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募集了大量资金,仅从美国获得的捐款,就能折合成法币1.2亿元。

  收藏版

  飞虎队队标是“插翅飞虎”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

  “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1937年7月初,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

  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

  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以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至抗日战争结束,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