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血战之东宁要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8:20 辽沈晚报

  “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战略意义上,东宁要塞都是侵华日军在亚洲遗留的最大军事要塞。”

  ——中、日、俄三方专家对东宁要塞考察后发表的《考察纪要》

  二战最后的战场

  东宁要塞整整激战20天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这一天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一天并不代表所有的战争都结束,仍有人尚未摆脱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间浩劫和血腥屠戮。

  这些人喋血的地方,就是被日寇“自豪”地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东宁要塞,也是经专家考证的“二战最后一战”之地。二战结束后,日本方面一直没有公布关于要塞的任何情况,也拒不承认奴役过中国战俘。“东方马其诺防线”成为日本法西斯战争遗留下来的最大历史谜团之一。

  整个要塞上下三层,四通八达,设施齐备

  为了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东宁县城通往要塞的公路已经封道进行改造。驱车1个多小时后,几道屏障般的山梁出现在视野里,这些几百米高的山体下面就是当年日寇修筑的永久地下工事——东宁要塞。要塞最前沿的胜洪山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如今曾被战火烧红的山体,已经披满了绿色。

  1933年8月,日军侵入东宁后,按照既定的侵占东北亚计划,开始把东宁变成进攻苏联的最大军事基地,整个东宁变成了日本的大兵营,并把东宁要塞作为进攻的桥头堡来修筑,历时10余年仍未结束。在现已发现的地下军事要塞中,保存比较完好并已开放的是勋山要塞。

  在林木葱茏的勋山脚下,是“勿忘国耻强我中华”8个大字,从山下望去,只有满山的绿色,根本看不出整个勋山山体内部都挖空成了要塞。要塞的参观入口很有特点,居然是当年隐藏在山体内的火炮炮口,只不过那门对着现在俄罗斯方向的120毫米口径火炮已没有下落。外面是火辣的阳光,可是身子刚探进洞口,一股阴森之气扑面而来,导游介绍说,这里的温度只有5℃左右,蛇进了要塞就会被冻僵的。

  进入要塞如同进迷宫,一条条高1.8米、宽1.5米的甬道纵横交错,甬道的一侧都有排水沟,水泥地面还是非常平整。上下三层直至地面都能连通,甬道交叉的地方就是指挥所、医疗所、无线电室、铁车库房、升降井、贮备仓库、弹药库、电机房、兵舍、火力发射点、防毒气的双层隔离门等设施。勋山要塞管委会的吕主任介绍说,这一带都属于特等要塞,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比较坚固,可以防御300毫米口径大炮的轰击,对这一带边境的进攻和防守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死亡劳工的尸体被以“井”字形垛起来,装满一车再拉走

  整个勋山是石山,这超过5万平方米的要塞工事,均是中国劳工用一双手挖出来的,每一处工程都是劳工堆砌成的死亡工程。当时的劳工赵金宝老人回忆说,当年他们专门拉修建老城子沟仓库劳工的尸体,每天都用马车拉出两三具,最多时一天拉出十几具,日本人把尸体呈“井”字型垛起来,够装满车时再拉走。这样的“工作”他们整整干了3年。

  吕主任介绍说,据当年参战的日本士兵中道园一郎回忆,修筑要塞的劳工来源一是战俘,二是从大街抓来的,三是用欺骗手段骗来的,四是当地的杂役。在罪证陈列室里有一张当时的招工传单,上面写着:“要想发财,急速快来!”并且许诺每人每天给3块大洋,但是只要进了要塞工地就很少有人能活着出来了。

  吕主任说,“修筑要塞一直是秘密进行的,为防止机密泄露,劳工大多被折磨致死或被秘密杀害。除已知死亡的1万余人外,仍有16万劳工下落不明。”

  苏军飞机满山扔炸弹,山都炸红了

  据《牡丹江文史资料》记载:就在苏军进攻东宁的当晚,日军说为防炮弹、防毒气,把全部劳工赶进各自工区,每隔一段堆3米多厚的砂石。日军在各出入口炸塌5米多,乱石把3000多名中国劳工活埋了。那天是1945年8月9日。

  是日午夜,苏军在大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日军发动进攻。经苦战,苏军在突破日军防线后,攻入东宁县城,但由于要塞隐蔽性强,因此苏军没有发现要塞中龟缩的日军,直接向中国境内追击日军而去。

  发现地下隐藏着日军的是当地农民张福忠。8月11日,他以为日本兵跑光了,就到勋山要塞去捡“洋落”。在日本兵营,他捡了一把东洋刀,拿着刀到处挑来挑去,当他挑开一张床垫子时,突然发现下面的洞口藏了一群手里端着刺刀的日本兵。张福忠惊慌地转身就跑,向驻扎在石门子的苏军报告了这一情况。 

  苏军掌握情况后,第二天,又调来一个筑垒守备部队,1个炮兵旅,两个独立炮兵营配合一个师对要塞发动了进攻。张福忠回忆说:“苏联飞机满山扔炸弹,山都炸红了。但小鬼子的地下工事都在半山腰,飞机、大炮都不起大作用。”他说即使一个只有200多日军的据点,苏军打了几天都没攻下来。垂死挣扎的日军,依托坚固阵地进行拼死抵抗。一个堡垒被突破了,他们马上组织火力加人墙的方式又封住了口子,用自己士兵的尸体垒起堑壕。苏军攻击部队一波波冲上去,又一波波退下来。仗打到第17天,苏军已阵亡1500多人,日军在要塞里还是不投降。

  这场激战共持续了20天。后来,苏军从吉林省押来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8月30日让他进入地下工事,宣读了天皇的诏书和关东军向苏军投降的命令,胜洪山阵地挂出了白旗。

  1945年8月30日,日军最后的抵抗在东宁要塞停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次战斗也结束了。

  受访者:吕贵议,勋山要塞管委会主任

  采访时间:2005年8月5日

  采访地点: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东宁县

  收藏版

  日残存档案记载

  劳工暴动经过

  数字备忘:当时一个小小的东宁县城,只有3.5万多人口,却进驻了13万日军;整个军事要塞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达50多公里,并构筑了飞机场10个,永久性工事400多个,野战炮阵地45处;整个要塞分为作战区、保障区和后勤支援体系3大部分,由11个主要山脉组成,每一个要塞的面积都在4万平方米以上;共有17万多名中国劳工喋血要塞。1999年6月,吉林省档案馆在《东北沦陷史研究》杂志上公开了他们从当年侵华日军档案中发现的部分内容,其中包括1943年9月,关于43名中国战俘劳工在

八路军某部第10团3连中队长、中尉陈恩领导下暴动的报告。

  这批日军撤退时来不及烧毁的档案当年被埋入地下,后经在押战犯当事人口供,并押其到埋藏地点指认,才使这批侵略战争罪证并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日伪残存档案得以保存下来。

  从这份工人队长日军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工人队长陈恩领导下的暴动过程。陈恩与第一班长王伸多次利用午休时间,与30余名工人密谋逃跑。

  当年9月11日晚8时左右,工人队长率领10名工人携带菜刀等利器袭击卫兵所,哨兵连忙开枪射击,“卫兵所与替补哨兵共同追到栅栏外二三十米,没有捉到任何人。”

  日军在“损失”项下的报告是:死亡2名,重轻伤4名;翻译重伤1名。被抢夺兵器有:手枪4把,刺刀4把,弹药56发。

  为了追捕逃跑的战俘劳工,日军紧急调动了当地一切可以动用的武装力量,封锁国境并进行搜索。报告中说:“从9月11日到27日,一共大规模追捕、堵截、搜索了17天。”“31名未被捕者已逃入苏联境内。”“被捕工人10名,已于9月27日,由满洲第570部队执行严重处分。”无疑,这“严重处分”的意思就是处死。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