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奥运人才培训 市场由热转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5:32 新民晚报

  北京奥运会临近,各类奥运人才培训项目却并不叫座 奥运人才培训 市场由热转冷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奥运人才培训市场也逐渐热闹起来。然而,一些培训机构在缺乏师资、生源、知名度的条件下,仓促上马的各类奥运人才培训项目,在市场的严格考量下难免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构成了奥运人才培训市场的种种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 管理项目冷冷清清

  今年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建议全面启动奥运培训工程,并指出奥运最缺乏的人才是组织管理者和高级体育经营管理者。事实上,早在奥运培训的具体方案实施之前,一些培训机构就已经先期出现。2003年、2004年推出的清华-悉尼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复旦体育产业项目等,因与奥运的需要对口并得到奥运主管部门的支持而颇为引人注目。此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体育管理项目。

  不过,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是冷冷清清。笔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清华-悉尼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和复旦体育产业项目等还在顺利运转外,不少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推迟或停办。

  怪现状之二 人才培养仓促上马

  一方面是办学者的热情,一方面却是求学者的冷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巨大的反差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体育管理培训市场的混乱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项目在课程设置、师资、知名度方面存在着先天缺陷,主办者只抓住“为奥运提供人才”的卖点就仓促上马了。

  复旦复奥体育产业中心执行主任喻洁说,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末就出现了体育管理硕士的培养,90年代开始兴起体育MBA。至今,体育管理硕士和MBA的培养也还是热点。而我国的体育管理教育因为受到整个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直到北京申奥成功,因需求的迫切才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些亡羊补牢的项目一是前期准备不足,二是后期招生和培养等环节上也存在着把关不严的问题。笔者在某大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研修班的招生简章上看到,招生对象的要求仅仅是一句模糊的“致力于体育产业的业界人士”,上课时间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而拟聘请的授课专家更是五花八门。其中,大多数教师的研究方向、实践经验与体育毫不沾边。

  怪现状之三 奥运硕士仅此一届

  如果说体育管理硕士是舶来品的话,那么奥运报道方向新闻学硕士和奥运摄影方向的传播学硕士就是纯国产的了。近日,某名牌大学宣布,计划于明年招收20名新闻学专业(奥运报道方向)硕士研究生和20名传播学专业(奥运摄影方向)硕士研究生。

  据该校新闻学院的一名负责人介绍,这两个专业是根据北京奥运会缺乏专业志愿者的需求而设置的,因此只招收一届。

  一位新闻传播学教授说:“无论任何专业,培养人才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这是教书育人最基本的理念。”

  中国青年报(杨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