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俄联合军演关注八大看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05:23 重庆晚报
中俄联合军演关注八大看点(组图)
中俄联合军演关注八大看点(组图)
  本报综合消息据外电报道,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19日表示,俄中“和平使命—2005”军事演习第一阶段于当天在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结束,双方参演指挥人员已于当天上午离开符拉迪沃斯托克返回中国青岛地区。

  俄军方透露,由双方总参谋长参加的第一阶段首长司令部演习共进行了四五个小时,双方参谋长对两军宏观作战计划感到满意,但也总结了两军协同需要修正的环节。

  据俄参演指挥官透露,除指挥系统的语障外,由于这次演习双方的后勤和补给保障管道独立,将两军协同演习最易出问题的弱点隐蔽化了。

  又讯18日,在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记者招待会上,中方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和俄方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都表示,相信这次演习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巴卢耶夫斯基说,中俄两军的编制确有区别,但不会影响演习效果。这次联合演习是两国友好与合作的象征,是两军协作的象征,我们将高兴地看到这次演习一定会取得成功。:

  八大看点令人关注

  本报综合消息 国内知名军事杂志《世界军事》日前特别撰文,指出此次中俄联合军演有八大看点。看点一:演习背景

  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周边及欧洲一些国家举行过联合军事演习,但演练大多是海上搜救、反恐等战术级别科目。而此次被称为两国首次大规模联合军演,个中词语使人感觉不同寻常。看点二:企图立案

  企图立案可谓军事演习最核心的内容。企图立案就像为演习搭建的舞台。一个大规模的演习,需要包括许多战役战术科目,企图立案要能够包括演习所有的战役战术科目,还要与演习大背景相一致。

  如果以眼下流行的反恐作战确立企图立案,就会碰到不少难以解释的问题,像两栖部队的登陆作战、战略轰炸机、大型水面舰艇的作战行动,无论如何都很难纳入反恐范畴。看点三:演习地域

  作为国家间的联合军演,演习地域包含大量的信息。演习地域公开后,许多细节仍值得关注。例如:演习中的海上、空中军事行动是否进入公海?进入深度多少?两栖登陆、空降作战地域的地形特点与哪些地区的地形相近?等等。看点四:演习规模

  演习规模是中俄军演中的一个重要看点。演习规模不能仅仅从参演作战部队的人数确定。观察演习规模,有以下几个重要指标可以参考:参演双方的总导演和各军兵种导演的军衔职务;参演部队的军兵种数量;参演的重型装备的等级。从以上指标衡量,本次演习绝对可以划为大规模军事演习。看点五:参演部队

  作为中俄两国首次大规模联合军演,参加演习的部队肯定是精挑细选的王牌主力。目前参演的俄第七十六空降师的部分伞兵与第五十五近卫海军陆战师的特种兵、以及空军的运输机、歼击机和战略轰炸机部队等都将参加演习。

  另外根据对等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有大量精锐现身。看点六:参演装备

  根据当前报道,俄罗斯的海军、空军的重型装备都将出现在本次联合军演中,而中方亦会有最新装备在军演中亮相,十分值得期待。看点七:战术课目

  专家表示,观看演习关键是要看双方演习的战术课目。例如两栖登陆会演练哪些过程?会从集结上船、海上渡行、火力准备到突击上陆全程演练还是只演其中的部分?还有参战的战略轰炸机会演练哪些课目?是使用巡航导弹攻击纵深目标还是使用反舰导弹突击海上大型舰船编队?看点八:各方反应

  大国间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肯定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反应。作为参演方,中俄两国两军肯定会对演习有一个最终的权威评价,这个评价不仅仅是技术和战术层面的,更重要的是释放某些战略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分析把握中俄两国两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走向。:

  军演让“鸢都”声名大噪

  本报综合消息据解放军报19日报道,此次为期8天的联合军演分3阶段进行,演习结束后,俄罗斯参演武器装备将分别在青岛港、流亭机场和潍北靶场进行展示。

  另据外电报道,军演使得潍坊这座以风筝闻名的“鸢都”名声大噪。在潍坊街头,中俄军演已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演习场所周围,当地市民数天前就竖起欢迎参演部队的标语,而通往演习场地的柏油公路也被整葺一新。

  网络编辑:李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