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马哥”从政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05:38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在政治长跑途上,马英九始终是国民党内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摊开马英九求学与从政资历不难发现,他的成就几乎离不开国民党的光环,是典型的党务世家子弟国民党刻意培植的学生领袖。

  特殊年代生在香港

  马英九于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一年后随父亲马鹤凌、母亲秦厚修转进台湾,由于有这段特殊经历,所以马英九在竞选台北市长时曾戏称自己是“台湾生产、香港制造”的“新台湾人”。而他的对手陈水扁毫不留情地抨击他是“香港脚,要走香港路”,讽劝他选“香港特首”,一切都与马英九于特殊年代出生于香港有关。

  学生时代崭露头角

  马家来台后,暂居于老台北的万华区,系当时本地人居住稠密的区域之一,马就在此度过他的童年。在上小学时马就读女师附小,毕业后以第一志愿考上大安初中;与马当时在大安初中就读的尚有蒋经国之子蒋孝勇等世家子弟。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就读时,马即崭露头角,先是担任大专军训集训班宣誓代表,接受时任“国防部长”蒋经国的“授枪”,是马英九第一次与蒋经国接触,令蒋印象深刻。

  1971年1月马英九获台大学生党部推荐参加“亚太地区学生领袖访美活动”,以70天时间走访美国20多个州,参访美国著名大学,并与美国学生座谈。接着马出访回台,正赶上台北风起云涌的“保钓运动”,马旋即投身保钓运动发起“6·17大游行”。按照当时“戒严法”规定,国民党政府禁止学生从事校园运动,遑论是“游行示威”。

  出任蒋经国侍从秘书

  1974年2月当年参与“保钓运动”游行的学生领袖都考取国民党中山学术奖学金转赴美国深造,马英九也不例外地赴纽约大学攻读法学硕士。1981年3月,马英九取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的学位,此时马与周美青女士结婚四年。当时国民党为强化与海外学人关系筹办“国建会”,马以海外学人身分出席“政治外交”组会议,针对外交与两岸局势发展提出“主动出击”建言,获得与会官员的重视。尤其是时任蒋经国秘书周应龙因马的发言及几篇文章,认为以马“爱国”表现应回台参政。周找上马鹤凌要求马束装返台担任蒋经国侍从秘书。这则人事呈报蒋经国旋即得到同意。于是马英九回台担任蒋经国侍从翻译。马在蒋经国身边长达七年,这是继钱复、宋楚瑜之后第三任侍从翻译。当时蒋经国健康状况已有江河日下之趋。马在蒋身边仅有七年,而这七年则是台湾政局迈向民主化的关键时刻。

  以35岁之龄跃居大位

  蒋经国与马英九之间的另类接触,引人好奇。尤其在1984年6月蒋突然指定马英九出任国民党副秘书长负责推动“政党外交”,引发政坛的议论。因为在国民党“排班论辈”资历中,马英九以35岁之龄跃居大位超越钱复、宋楚瑜等人,的确是极不寻常的人事调整,直到多年后,身为当事人的马英九仍不知蒋经国用意何在。

  “不粘锅”政途陡起波折

  马任国民党副秘书长期间,曾接受蒋经国征询两件大事,一是开放大陆探亲;一是解除“戒严”。这两件大事影响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由于蒋经国宣布时机过晚,来不及制定规范细节交由相关单位执行,导致这两项开放政策产生未来路线之争,迨李登辉掌权,路线之争浮出台面,为两岸关系发展投下变量,这非马英九始料所及。马英九从未投靠李登辉阵营,也未参与反李斗争;兼以马英九“不粘锅”的从政性格,李登辉自始至终均无收编马英九念头。

  马英九能成就国民党吗?

  “客居木栅指南山”的岁月,是马英九一生最悠闲的时刻。不料国民党为阻截陈水扁窜起,经多人劝进与其父马鹤凌道德劝说,李登辉基于台北市长胜选考虑不得不提名马英九出马与陈水扁对阵,台北市长选举一役马击败陈水扁入主台北。孰料两年后,陈水扁击败连战、宋楚瑜全面接掌“政权”;反而成为马英九的长官。故而有人戏称马、扁之争系“成就马英九、输了国民党”。

  从马英九与国民党关系而言,如果没有国民党,马英九绝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马英九,国民党还有再战的实力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始终与财色划清界线

  马英九从政性格承袭于老国民党文化,他不喜欢拉帮结派,好处是不粘锅不犯错,坏处是没人愿意跟他打天下;以此从政性格与马的秉性,似有几分相似。如马在仕途上始终与财色划清界线。他处理财色问题非常小心,几乎不收“大礼”,与记者朋友相聚只要有女性在场,马不会单身独处。非但是马的个性如此,马英九夫人周美青亦然,朋友聚会她从不参加话题对答,除倾听朋友高论外,还会拿出书本阅读直到散会。谨言慎行,于此马英九纵然名满天下,相交无几人乃是他从政性格的反射。他还能扶摇直上吗?据《南方人物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