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湾3-19枪击案结案 仅19%民众接受侦破结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08:51 环球时报

  “枪击案现在正式结案。由于惟一的犯罪嫌疑人陈义雄已经死亡,决定不予起诉。”8月17日,在台北司法大厦三楼大礼堂举行的记者会上,台湾“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总长吴英昭做了上述宣告。此事立即激起岛内大多数民众的不满。

  召开专案会议近600次,处分书长达30多万字

  据台湾媒体报道,记者会上,台有关部门就案情侦查始末、查证过程、犯罪事实和证据数据等问题一一做了说明。“刑事警察局”的移送书,光是移送事实和证据就写了31页共2.2万字,后面的附件包括全案检验报告、证人讯问笔录,多达2000多页。而检方的处分书长达30多万字,总共300多页。据统计,自2004年3月19日枪击案发生以来,台有关部门共召开专案会议近600次,调阅通讯纪录高达30.5亿份,清查改造枪械的地下兵工厂近600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创下台湾治安史上新的纪录。

  在报告中,台调查部门提出6点理由,认定陈义雄涉案:陈义雄持有经改造的枪弹;曾出现在枪击案现场;事后向家属默认涉案;有开枪动机;在案发不到10天自杀;家属在陈死后有掩饰其涉案的行为。对于很多民众质疑枪击案是“自导自演”,结案报告也进行了反驳,并提出4点“证据”。第一,陈水扁的车队从开始游行到发生枪击案,都属于公开行程,都按原计划进行,案发后陈水扁和吕秀莲被送往奇美

医院诊治,并无单独停留密室的情形。第二,陈水扁受枪伤后,经奇美医院、“刑事警察局”及华裔神探李昌钰博士检验,认为他腹部的伤口是新形成的枪伤。第三,项目小组未发现伪造情形,检验结果证实弹头上有陈水扁衣服上的白色及蓝色纤维。第四,查访附近民众后发现,确实有目击证人看到陈水扁突然去摸腹部及眼睛往下看,吕秀莲摸了膝盖,且录像带也显示两人表情有异,并无造假。

  李昌钰在美国接受岛内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枪击案是一件非常棘手的案件,结案并不代表不再调查,如果通过科学鉴定找到新证据或反证据,随时可以重新调查。

  嫌疑犯家人坚决否认

  去年3月19日枪击案发生后,台湾有关方面成立了一个专案小组,但一直没什么进展。今年3月,专案小组突然宣布,一年前“意外溺毙”的台南人陈义雄,是枪击陈水扁、吕秀莲的元凶。专案小组还列举了3点“证据”。首先,警方追查枪支流向,锁定“3·19”涉案人使用的是一把经过改造的手枪,逮捕了制枪卖枪人唐守义。唐守义证实陈义雄曾在去年春节前后通过中间人向他买枪。其次,在警方去年3月26日公布的案发现场录影带里有个穿黄色夹克的秃头男子,证实是陈义雄。画面显示,他在案发时曾在现场附近出现,大约20秒后离开,行色匆匆、形迹可疑。第三,在案发现场录像带公开3天后,也就是去年3月29日,陈义雄的尸体在台南安平渔港码头被发现,有畏罪自杀的嫌疑。他的家人也说,录像带公布后他性情大变、闷不吭声,告诉妻子“我自己做过的事我自己会处理”,并烧毁黄色夹克,有毁灭证据之嫌。

  不过,陈义雄的家人坚决否认这些指控。得知枪击案结案、并认定陈义雄为惟一凶嫌的时候,陈义雄的妻子情绪激动,哭着为丈夫鸣不平。她说:“陈义雄已死,专案小组凭着几个证人的证词,在死无对证的情况下又无法提出强有力的证据,如何能证明我的丈夫涉案?”她透露,陈义雄从来没说过枪击案是他做的,也没在家人面前暗示或默认涉案,“我当初到警察局作笔录,因被吓到,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得已才配合警方,向社会大众道歉”。陈义雄的二女儿陈怡君认为,父亲没有犯下枪击案。她说:“我的父亲连一只小狗都不敢伤害,怎会开枪伤人?”次子陈建州也表示,父亲绝对不可能涉案。

  调查显示,只有19%的民众接受侦破结果

  对于这样的结果,在野党提出强烈抗议。8月17日,国亲两党党团在“立法院”召开记者会。国民党团书记长卓伯源表示,侦办枪击案的过程充斥着政治运作的痕迹,结案只是政治性结案,因为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指出已死亡男子陈义雄涉案,也未找到凶枪或凶手证词,若这样都可结案,实在是非常荒唐、草率与不负责任的行为。亲民党文宣部副主任吴昆玉也表示,陈水扁当局选在年底县市长选举前结案,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人民的心中不会就此结案,“3·19将永远成为陈水扁从政生涯中最黑暗的烙印”。8月17日《中国时报》的调查也显示,只有19%的台湾民众接受“3·19枪击案”的侦破结果。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19日 第十三版)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孟甲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