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马斌读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1:02 CCTV《第一时间》

  前几天的《华夏时报》的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这个月的18号,北京市交管局一位专家重申,排量1.0以下车辆 不能上长安街,不能上二、三环快速路。他解释说,这是为保障长安街交通畅通。同时有关人士还指出,部分微型车存在不安 全、不环保的问题。

  一边是油价涨得气势如虹,一边是全国22个省市区84个城市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依旧。最近一期的《讽刺与幽默 》刊登这么一幅漫画,车小门也小,本来节能的小排量车,却
因为诸多的限制,徘徊在节约型社会的门外,死活开不进去。

  对此,《大河报》的文章反驳说,交管局拿排气量说事儿毫无道理。如果说一定要限制一部分车辆才能保证长安街的 畅通,那么为什么不限制油耗高、尾气排放多的大排量轿车呢?原来某些品牌的微型面包车,尾气污染是很严重,但现在路上 跑的小排量车,大多已经是那些外形时尚、技术先进的小排量车了,凭什么还说人不环保?汽车能出厂,说明人家已经达到了 国家的各项要求和标准。

  针对小排量车影响道路通畅的说法,《南方日报》的文章考察了没有对小排量车进行限制的成都,发现《成都不“限 小”交通很顺畅》 。文章呼吁,一项管理政策的制定,不能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的结果,要一切以群众方便、群众 满意为基准。

  《成都商报》的文章说,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有人开大车,也有人愿意开小车,“不限小”就体现包容务 实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对不同人的不同价值观的尊重。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说,对于北京等84个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的问题,民主点的做法是开听证会,让地方主管部 门听听老百姓的心声。在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都支持小排量汽车的背景下,地方主管部门对小排量汽车限制,其意义已经超越 了普通的交通管制,需要主管部门拿出真正能够服众的、合法的理由。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 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温总理的讲话算是替小排量车说了话。说来也是,不能就因为人家个子小就总受欺负吧!不是有那 么句话嘛:凡是浓缩的,那都是精华!

  以前,我们读报也跟大家说过天价月饼的事,但这些和下面我们要说的相比,那都是小儿科。最近有消息说,市场上 出现了一种金属月饼。它们是用6克左右的纯金、纯银、彩银以及纯铜等原料做成的,有叫“中秋团圆”的、有叫“花好月圆 ”的,虽然不能吃,但标价高达千元。对此,《新华社》文章说,以往的天价月饼毕竟还保留一块能吃的月饼作为遮羞布,相 比之下金属月饼则更加赤裸裸,既然这些金属块不能吃,那它很可能成为纯粹的另类礼品。如果只是单纯的亲友相送还好说, 万一被人打起了歪主意,金属月饼就很可能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攻城掠地、“搞定”各种不正当关系的“手榴弹”、“炸药包 ”。所以金属月饼应当禁止!

  最近,北京市宣布,要开展为期40天的交通秩序整治,重点打击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还规定从9月1号起,全市 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都要安排人员到各主要大街、路口参与值勤。这样算来,每天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期,全北京市参与秩 序整顿的人不少于1万人。不过,《华夏时报》却认为:《整治交通应注重长效监管》。文章说,万人上街抓违章,肯定会有 不同于以往的效果,但北京市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都到街上执法,各单位的工作谁来做?再说了,这40天都去执法,那过 了这40天会怎样?取得的成果是不是就不需要保持了?所以,一次性的行动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毕其功于 一役”,整治交通也应该注重长效监管。

  8月20日《华商报》报道说,陕西省咸阳市市长检查全市的公厕建设状况时,因为司机对公厕检查点位置不熟,没 有将车开到预先安排好的地方,而是开到了附近另外一处公厕前,于是公厕脏乱差的真实情况被市长偶然发现了。挨了市长批 评的一位主管领导却埋怨下属:“是谁把领导带到这儿来的?”

  对此,《齐鲁晚报》发表评论说,上级要检查,下级要准备:事先安排好检查点,包装检查点、隐藏工作失误和缺漏 ,其目的,当然是为了让上级领导有一个好印象,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肯定。我们在为司机不认路而立功感到庆幸的同时,也 陡生深深的担忧:假如司机认识路,不就什么事没有了吗?只有少一些流于形式的工作,多一些“临时停车”式的实实在在的 检查,才能让老百姓心里踏实。《半岛都市报》也发表评论,认为面对欺上瞒下的官员,一旦发现,并不能只是批评几句了事 ,而应该通过惩戒机制,让他们为自身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以儆效尤。

  不是“书吃人”就是“人吃书”,全国1/4县级图书馆没钱购书。

  《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在中西部地区,由于许多县是吃财政饭,对图书馆经费保障仅限于人头费,像购书费、维护 费等经费全都没有,于是出现了“人吃书”的现象,就是人员经费挤占购书费用的现象,甚至有的图书馆还出现了为了挤出少 量的购书经费而扣减职工工资的“书吃人”现象。文化部发布的最新统计说,占全国24%的700多个县级图书馆没有一分 钱购书费。一些县虽然建起了新的图书馆,并且成为了县里的“标志性建筑”,却面临着无书开馆的窘境——连书都没有的图 书馆,这算哪门子标志!

  你不就是想出名嘛!作秀!一个民工,能有什么好事!

  说这话的是南京一市民。《南京晨报》报道,前两天,外地到南京打工的张师傅在一个取款机里捡到了一张银行卡, 里边有2000多块钱。当时,张师傅也是因为老母亲突发脑溢血急需用钱才去提款的,可他并没有把捡到的卡占为己有,而 是主动交给了当地派出所。然而让张师傅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个举动却遭到了一些市民的侮辱谩骂。奉劝说这些话的人,不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更不要侮辱广大的民工兄弟。张先生就是位堂堂正正的君子!

  精英人才应配健康管家。

  前不久,浙江大学一36岁的博导因“过劳死”英年早逝。前两天,又传来演员高秀敏因心肌梗死突然辞世的噩耗。 这些人可以说是事业有成,也就是咱们说的精英。可为什么精英们的身体都这么不堪一击呢?《扬子晚报》文章中,有人呼吁 :精英人才应该配“健康管家”,也就是要配私人医生。其实,要配健康管家的岂只是精英们,普通老百姓也应该重视身体健 康。私人医生不一定都要有,但是健康的意识不能丢。

  不许开手机、不许上网、不许打游戏、不许看电视连续剧、不许同学聚会,每天至少在书桌前坐满8小时。

  这是上海一些高二学生假期生活的写照。《新闻晨报》报道说,为了提前进入高三状态,一些名牌高中的“准高三” 学生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提出了“五不原则”。这还不算,还规定平时就是不学习,每天也要至少在书桌前呆够8小时。准高 三的学生快高考了,约束一下也是好的,但是上海一些老师和家长的做法,却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一味地“磨洋工”, 只会适得其反。

  看这位老太太,一脸的灿烂笑容,看着就喜兴,但是,您知道吗,这位美国老太太可不简单,85岁了,还坐战斗机 呢!《底特律新闻》说,这老太太胆大是出了名的,她这辈子就是喜欢追求刺激。时速140公里的摩托车,她敢坐!别说这 个了,就连直升飞机、热气球老人家也不含糊,都坐过。上个月,老太太85岁生日,她又琢磨着找点新刺激。想来想去,竟 然想到了要坐B-17战斗机。其实,老太太惦记战斗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二战期间,老太太还在海军做志愿者的时候 ,她就想有一天能坐坐战斗机,只是当时没有机会。没想到,就在过完85岁生日没几天,在她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这个愿 望竟然真的实现了。老太太勇气可嘉,用咱们的话讲叫做“人老心不老”,我们也祝老人家健康长寿,有机会再坐着航天飞机 到月球上溜达溜达。

  很多英国人都喜欢听鬼怪的故事,但是最近,英国一档鬼怪的电视节目却惹祸了。《每日电讯报》说,这档节目每周 一次,节目组成员专门到传说中闹鬼的地方拍摄,不管是城堡、山洞,还是酒吧、海滩,只要是听说过闹鬼的地方,他们都不 放过。节目中,主持人会把他们看到的感觉到的,以及节目组其他成员的现场反应、以前的目击者的感受呈现给观众,看的人 惊心动魄,很刺激。但是随着节目影响力的扩大,一些房地产商人却不干了,因为,节目中涉及到的所谓闹鬼的地方,房子越 来越不好卖,甚至曾经有人在房里去世过的二手房销路也直线下降。看来,这节目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小张,来一下,我去一趟4号”,“小王,这位顾客是10号,你帮一下忙。”如果在商场购物时,营业员当着你 的面说着这些,想必你一定会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劳动报》就报道说,上海部分商厦最近推出了服务隐语,营业员之间的 对话如同暗号。根据这些商场的规定,当顾客在场时,有六种话营业员不能当面直说,而必须冠以相应数字代号。“1号”代 表吃饭或休息、“2号”代表盗窃、“4号”代表洗手间或厕所、“8号”代表次品、“9号”代表投诉、“10号”代表换 零钱。一些顾客认为,商家采用这种“暗号”来提高服务质量,可谓用心良苦。不过,如果说“上洗手间”说暗号是为了避免 尴尬、“发现盗窃”的暗号是为了避免泄密,那为什么连“投诉”和“次品”也需要用暗号来表达呢?难道,商家怕这些“隐 情”被消费者知道吗?

  先来看这张照片:两个小男孩抬着一副沉甸甸的铁架子站在路边,另一个男孩刚放下手里的汽车轮胎,歇口气。您别 以为这三个孩子是在义务劳动,或是锻炼身体,他们是在罚站呢!《华商报》报道说,这几个孩子到西安市的一个汽车修理部 偷东西,结果被逮个正着,为了惩罚他们,业主就让三个孩子拿着自己的“赃物”站在马路边,等着家长来“认领”,结果一 站就是一下午。对此,陕西省妇联的赵女士表示,三个小孩“受罚”是对其人格的污辱和心灵的摧残,是一种体罚。要我说, 还有偷东西,肯定不对,但是再不对,有家长,有学校,还有派出所,您用这个办法,就能保证把孩子教育好吗?

  四川省

南充市的苏畅给我们发来电子邮件说,他今年刚刚高中毕业,但不幸落榜了,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有 看过电视,直到今年暑假才开始收看“第一时间”,并深深喜欢上了我们的节目,是“第一时间”陪他走过了人生最黑暗的日 子,重新点燃了学习的信心和希望。今天他就要开始复读了,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在来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争取考到 北京来。我们在这里也祝福苏畅同学,相信在你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梦想成真的,加油吧。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