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CCTV4《直播新疆》专题 > 正文

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解读哈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5:15 CCTV-4

  哈 密8月26日直播

  直播地点:巴里坤湖

  直播地点描述:背景是哈族毡房和牧群+草场+湖水。

  报道主题:进入新疆东大门——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哈密的地缘作用;报道哈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通过有“微缩新疆”称呼的哈密,引领观众初次感受新疆风貌。

  涉及的背景:

  历史上的“东大门”以及现今发生的变化。哈密就象一个小新疆,你看她也有三山两盆,突厥族历史上的故乡在哈密。

  背景资料:

  哈密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祖国内地的门户。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33″—96°23′00″,北纬40°52′47″—45°05′33″,平均海拔2692.1米。哈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南热北凉”。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9%。总人口51万人。地区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设有38个乡(镇)。区域内驻有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新疆哈密煤业集团公司、兵团农十三师、哈密铁路分局、新钢集团雅满苏铁矿等21家中央、自治区单位,其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39%。

  哈密古称“伊吾卢”,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迄今已有3000多年。公元前60年,哈密内属中央王朝(西汉),归西域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唐时设置西伊州(后改为伊州),明朝设哈密卫,清朝册封哈密回王。哈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居住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28个民族,其中以维吾尔为主的少数民族16万人,占32%。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和民族分裂的光荣传统,为开发、建设和保卫哈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主要景点

  哈密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文明遐迩。天山山脉横亘其中,蜿蜒400余公里,形成山南山北两个不同的气候区,融南北疆景色与气候于一地,有“新疆缩影”之称。哈密既有雄伟的雪峰,茂密的松林,又有辽阔的草原,神秘的湖泊,北国塞外独具的雄浑、高远、辽阔,使人耳目一新。勤劳的各族人民在哈密大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古城、古墓、古碑、岩画等遗迹,白石头、口门子、八大石、鸣沙山等旅游景点更是令人留连忘返。

  【丝路烽燧】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它往外与

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但也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新疆境内的烽火台就是最好的例证。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目前哈密地区尚保留各时代的烽燧共51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区。其中尤数巴里坤县保存的烽燧数量最多,共有29座,哈密市和伊吾县则分别有19座和3座。哈密地区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现境内尚遗存唐烽燧4座,这就是哈密二堡的拉克苏木烽燧、柳树泉的下马不拉克烽燧、巴里昆三塘湖烽燧、伊吾前山阔吐尔肖纳烽燧。它们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今保存的绝大部分烽燧则都是清代建筑的。目前烽燧分布密度最高的是巴里坤县城往西至萨尔乔克一线,这里每隔2—3千米就有一座,连绵相望有13座之多,城如岑参诗所云:“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蔚为丝绸之路的一大壮观!萨尔乔克烽隧和巴里坤南湖滨的两个烽燧形状基本相同,基座成正方形,隧体为向上收缩的棱柱形,均为夯土建筑,夯土中夹有红柳枝,并多用圆木构架。萨尔乔克烽隧长宽各8米,高7米多,隧体上下穿架着四层直径8厘米左右的木棍。巴里坤湖滨烽隧离公路400米,隧题高大完整,长宽均达10米以上,高9米多,隧体中穿凿的圆木直径粗达25厘米,烽隧东南还有积新薪院落遗址。在落日余晖下串联一线的巴里坤烽隧显得格外的古朴、严整,它再现了古丝路昔日的辉煌。

  【回王坟】又称哈密王墓,该陵墓位于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陵墓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公顷,四周有围墙。建筑群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膸大拱拜(即回王坟),埋葬着七世回王伯锡尔及其大小福晋,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该墓为新疆著名的伊斯兰建筑,下方上圆,通高17.8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雄伟壮观,素雅庄重。第二部分是南边的五座亭式木结构小拱拜,东西排列,为历代回王陵墓,现完整保存的只有两座。第三部分为艾提卡大礼拜寺,该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6米,占地228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做礼拜。大寺顶棚内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饰花卉图案及阿拉伯文古兰经,是哈密地区最大清真寺。

  【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位于巴里坤城西18千米左右。湖面略成椭圆形,东西宽约9千米,南北长13千米,面积11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582米,湖中有一南北向砂堤,将湖分隔成东、西两部分。东湖碧波荡漾,西湖一片银白,湖东有大片沼泽湿地,湖周是辽阔的牧场。该湖是新疆著名的盐湖。清代诗人史善长曾作诗赞曰:“滟滟溶溶波一片,古苇纤鳞都不见,周三百里磨青铜,历万千年澄匹练”,独具“迷离市罩山峦”的奇景。巴里坤湖流传着“汉姑泉”和“蒲类海”的美好传说。每当盛夏这里帐篷星点,牛、羊、骆、马成群,湖光山色,分外迷人。哈萨克族牧人常在湖滨草原举行盛大的“阿肯弹唱会”。

  [柳条河鸣沙山]鸣沙山南距口门子约12千米,东侧有302省国道通过。鸣沙山位于巴里坤盆地东缘,四周高山环绕,方圆约25平方千米,地面海拔2010米,沙山相对高度由35米至115米不等,沙丘大都作西北——东南走向,西坡缓,东坡陡。沙丘由金黄细砂组成,峰脊尖峭,蜿蜒蛇行,沙丘互相衔接。沙山底部柳条河散流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草甸沼泽,水份经蒸发在鸣沙山周围形成一个偌大的蒸汽共鸣箱。当人们从鸣沙山顶向下滑动时,由沙粒相互挤压碰撞产生的压电能可以转变为弹性能,再由弹性能转变为音响能,该音响能经柳条河共鸣箱共振放大后便可发出“嗡嗡嗡”、“嘶嘶嘶”似轰炸机掠空般的轰鸣声。当多人共同下滑时,其声响震耳欲聋。滑沙人、听鸣沙人无不被激越的鸣沙声激动而欢呼跳跃,手舞足蹈,喝彩声震天。现该处设有旅游接待站,备有滑沙爬犁,沙山上建有二百多级登山木梯,为滑沙娱乐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鸣沙山腹地近年还发现了面积颇大的丘间盆地,盆地中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树高达2米以上的沙棘林,总面积逾0.6公顷,还有一个长年有水的小月牙泉。鸣沙山沙面下湿沙层分布明显,因此沙上上常生长有茵印绿草,沙丘低洼处还有成片的沙间草药分布,景观颇为奇丽。

  如果您对此地有兴趣请在此留下问题

  相关专题:CCTV4《直播新疆》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