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化猛将”怎能栖身荒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0:29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本报讯近日,黄山市不少读者向记者反映,位于歙县的张曙塑像被常年淹没在菜地和荒草之间,而张曙故居则不仅堆满了柴火等杂物,且建筑构件腐烂霉变严重。出生于歙县的张曙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曾经创作了300多首抗战歌曲,1938年遭日寇飞机轰炸不幸牺牲,年仅29岁,周恩来曾经将其誉为与聂耳齐名的“文化猛将”。张曙牺牲后被安葬于桂林市东郊,1993年,歙县政府为纪念张曙修建了其塑像。张曙塑像位于歙县西干山山脚,塑像周围杂草丛生,前后是一片菜地。据了解,由于张曙塑像位置偏远,前来瞻仰的游客并不多。张
曙塑像附近有一家寺院,该寺院监院释常清告诉记者,寺院即将扩建,张曙塑像所在的地方也在扩建规划区之内,因此张曙塑像很可能需要迁走。

  张曙故居地处歙县坑口乡柔川村,是一幢建于明末清初的徽派建筑,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张曙曾在这里生活了13年。记者在张曙故居看到,其一楼堆满了柴火等杂物,地面多处潮湿并长满青苔,故居的木构件已腐烂霉变,楼上的书桌、书箱等器物布满了灰尘,显然已是多年没有被打扫了。张曙故居的隔壁住户是其侄子张凤山家,现年65岁的张凤山告诉记者,张曙故居于1988年被列入歙县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该故居又被黄山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眼下,张凤山被歙县文物部门聘为业余文物保护员,每年可领取40元的保护员津贴。张凤山说,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张曙故居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与管理。

  歙县文物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张曙塑像修建时的确未能妥善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因素,如今要迁移塑像,尚需文化、建设和城市规划等部门采取联合行动。这位负责人也对张曙故居目前所面临的环境潮湿、排水不畅、白蚁侵蚀以及梁柱等木构件腐烂霉变等问题表示出担忧。据悉,该县文物部门现已向国家和省、市文物管理部门上报了张曙塑像和张曙故居的保护计划,并争取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彻底改变张曙塑像和张曙故居的尴尬处境。(本报记者吴永泉)

  作者:朱晓凯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