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皖企实力“用数据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0:29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还是用数据来说话吧”,昨天,正在天津参加“中国企业500强暨高层论坛”的安徽省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朱家驹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这样说道。这次论坛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500强企业、服务业500强企业名单,安徽分别有10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企业、14家制造业企业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10家服务业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从6到10

  据朱家驹介绍,今年已经是中国企联第四次发布全国500强企业名单。2002年,在中国
企联首次发布的全国500强企业排行榜上,安徽共有6家企业入围:马钢集团控股公司(106位)、铜陵有色集团(164位)、徽商集团(185位)、淮北矿业集团(259位)、淮南矿业集团(335位)、佳通轮胎公司(482位)。4年新增4家全国500强企业,显然是一大进步,而且这是在“水涨船高”的状态下所取得的业绩:2002年时全国500强的入围起点是营业收入20亿元,而今年已经增加到了45亿元。

  通过两份名单的对比可以发现,从2002年时的106位上升到86位的马钢集团以及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公司、合肥百货大楼的先后入围体现了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在我省经济中的地位正在提升,我省调整产业结构的努力初见成效:一直由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安徽产业版图开始显露出新兴产业的生机。而我省14家企业入围制造业500强企业排行榜也佐证了这一结论。

  从2%到1

  %10家安徽企业入围2005年全国500强企业,数量上所占的比例为2%,而10家安徽企业的年营业收入总额为1266.7亿元,占全国500强企业营收总额1%。从2%到1%,安徽企业的总体实力与全国相比差距明显。

  再深入观察一下安徽企业在全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版图上的地位。在2005年全国制造企业500强中有14家安徽企业,数量占2.8%,而14家安徽制造企业的营业总收入为1052亿元,占500强制造企业总营收的比重为2%,14家安徽制造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仅及全国500强平均营收的七成。

  在现代服务业上,安徽企业的差距更大:尽管在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有2%是安徽企业,但10家安徽服务业500强企业的营收总额仅占全国500强服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6‰,10家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仅及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的30%。显然,作为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在安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都是决定安徽发展后劲的产业,安徽企业还需“加把劲”。

  从17%到38

  %可以将两个钢铁企业进行一下对比:200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上,宝钢集团以年营收逾1617亿元成为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企业,排名第37位的马钢集团是安徽省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年营收近276亿元,仅及宝钢集团的17%。但从2004年两大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与马钢股份年报所披露的数据来看,宝钢净利润近94亿元,马钢净利润接近36亿元,为宝钢股份的38%。从净利润这一反映经营质量的重要指标上来看,马钢的表现相当出色。

  在制造业500强企业的榜单上,武钢、邯钢、攀钢、江苏沙钢、南钢、河北唐钢的营业收入均超过马钢,但在全球钢铁产业界最具影响力的钢铁信息服务商世界钢铁动态(WSD)今年早些时候所推出最新全球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序表上,马钢的竞争力排名全球第十,中国第三,超出了上述所有的钢铁企业。

  而第一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的对比可以说明同样的问题:一汽在全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3位,江淮汽车排名224位,差距甚大,但江淮汽车是今年上半年全国利润增长最快的汽车企业,而一汽集团在今年上半年才止住了去年以来的亏损势头。

  中国企联有关人士称,发布全国企业500强、全国制造企业500强和服务业500强所依据的指标主要是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因此这一排行榜所侧重衡量的是企业的规模,但这并非是衡量企业“强不强”的唯一标准。正如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500强发布仪式上所说,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必须把基础做扎实,而部分优秀安徽企业走的正是这一道路。本报记者 胡旭

  作者:胡旭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