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个大学生的乡村补习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0:5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江淮晨报

  今年暑假,淮北煤师院体育系04级的朱慧同学回到了家乡——濉溪县岳集村,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想到下学期开学的学费和并不富裕的家庭,朱慧忧心忡忡。这时看到村里不少孩子暑期只能下地干活或出外打工,一个念头在她脑子闪过:“何不利用暑假为这些孩子们补补课,也能给自己带来些收入,好让父母不至于为自己的学费太过操劳呢?”

  朱慧走访了当地中学的校长,得知村里有20%以上的孩子连初中的大门都不能进入,一半以上的孩子上完初中就再也没有机会拿起课本;他们不是不想上学,但这里的教育条件使他们无法像城里的孩子们那样完成高中学业,去考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这更坚定了她给孩子们办补习班的念头。

  她又联系另外两名同学,一起为办这个班而奔波。他们的真情打动了当地村委会,借来了村委会的会议室当教室;用事实说服了那些原本认为他们是骗子的家长。班办起来了,一个假期50元的收费标准把不少已经准备外出打工的孩子们吸引到班里。还有的孩子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朱慧就让这些孩子免费在班上学习,甚至用自己节俭下来的钱给这些孩子们买书本、文具。

  站在讲台上的朱慧这才发现“为人师表”并非像她想象的那样简单,三个大学生在上课之余开始不断地摸索、探讨、总结经验;为了一节生动的课,他们常常备课到深夜,为的就是对得起孩子们那信任的目光。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的成绩有了不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村孩子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明白了只有学知识才是自己最根本的出路,也给他们埋下了一个大学梦。

  采访中,朱慧给笔者看了孩子写给他们的信,稚嫩的字体抒发着农村孩子那份淳朴与渴望,也深深表达了他们对这几位小老师的感激。她说:“其实农村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渴望知识,但是他们没有条件,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采访结束时,三名大学生都表示他们明年还会来,虽然这里条件很差,但他们过得很开心,很充实,这里的孩子需要他们。

  图①临时的教室、临时的讲台,老师讲得投入,学生听得认真。

  图②下课了,孩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问不完的问题。

  图③两个月的补习班他们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个老师每人枕前都有一扎学生的来信。

  图④家访,朱慧和同学为贫困孩子送去了书本。

  ·李博摄·
三个大学生的乡村补习班(组图)
三个大学生的乡村补习班(组图)
三个大学生的乡村补习班(组图)
三个大学生的乡村补习班(组图)
(来源:江淮晨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