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假不快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1:22 北方新报
  北方新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假不快乐(图)
侯晓燕是母亲的好帮手 口摄影/本报记者 宋彩霞

  对于大多数城市孩子来说,暑假意味着自由:不用早起,没有繁重的功课,还可以参加各类夏令营,家庭条件好的还能够出去旅游。但是对于游离于城市边缘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而言,暑假意味着干活儿、赚钱、独守空屋。8月8日,记者从呼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科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呼市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有15万人左右。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如何过暑假?他们过得快乐吗?记者对此问题进行了采访。

  张立摆摊

  2003年,10岁的张立跟随父母来到呼市。一家人安顿下来以后,张立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找了一份体力活儿,母亲在路边摆摊卖菜来贴补家用。两年来,她家的日子十分清贫。今年9月份,12岁的张立就要成为五年级的学生了。暑假期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张立也在路边摆起了菜摊挣些学费。

  8月8日,记者来到张立的菜摊前,看见她正在给顾客称菜,动作麻利,她的皮肤被太阳晒得很黑,脸蛋儿发红。她告诉记者:“暑假期间,我每天不到3时就起床了,跟着妈妈到呼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菜,然后把菜分好,各自卖各自的。早晨和中午,我和妈妈一般都是凑合着吃些焙子和馒头充饥。到了晚上,等爸爸收工回家以后,妈妈就用没有卖掉的菜做些好吃的。我觉得卖菜的活儿也不累,能够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我挺自豪的,只是不快乐而已。”张立的母亲王淑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立也是独生子女,也是我和她爸的心头肉,看到她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的卖菜,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尽情地玩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没有办法,她生长在穷人家里,就得比同龄孩子多吃些苦。”说着说着,王淑琴的眼圈红了。

  侯晓燕打杂

  8月8日,记者来到呼市励志学校五年级学生侯晓燕家,得知她家开了一个小饭馆,她暑假就在这个小饭馆里打杂。这个小饭馆很不起眼,只有10多平方米大,开在呼市玉泉区西菜园镇芦花庄村的路边上,里面摆放着五六张桌子。当记者走进小饭馆的时候,侯晓燕的哥哥侯军正在拿着一块抹布擦桌子。侯晓燕的母亲董女士告诉记者,侯晓燕买东西去了,她说:“6年前,我们一家人从呼市清水河县搬到芦花庄村,开了这个小饭馆,孩子她爸摆摊卖东西。由于小饭馆的利润低,根本没有钱请服务员,孩子她爸又没有办法帮忙干活儿,孩子就成了我的帮手,在小饭馆里干些杂活儿。”据了解,侯晓燕和侯军每年暑假都在小饭馆里帮忙干活儿,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食客少的时候,他们就抓紧时间看书写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出去玩儿。

  正当记者准备离开的时候,侯晓燕回来了,她告诉记者:“虽然每天得帮家里干很多活儿,但是我不觉得累。比起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我已经是个幸运儿了,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给家里减轻负担,我心里很踏实。可是,一想到不能出去玩儿,我就觉得挺失望。”

  没有被贫穷击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呼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选择上民办学校。8月11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呼市砺志学校校长苏宪龙。他说:“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表现得不错,他们从小参加劳动,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比城市里的孩子能吃苦,参加劳动时也比城市里的孩子积极。在生活上,城市里的孩子讲究吃穿,喜欢相互攀比,追求享受。比较而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加朴实。另外,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家里得干活儿,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因此个别孩子的学习成绩差一些。不过,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克服艰苦条件,学习成绩优异。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他和妹妹每个月全靠母亲打零工挣的钱生活,一家三口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由于他的母亲每天打工早出晚归,他除了照顾自己以外,还得照顾妹妹的饮食起居,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当其他同学玩耍的时候,他就在教室里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看来,贫穷根本不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他们也不可能被击倒。”

  暑假实践值得提倡

  8月8日,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假干活儿、挣钱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阿尔泰。他告诉记者:“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暑假放弃了玩耍,选择了帮助父母干活儿,这说明他们比同龄的城市孩子更加懂事儿,能够体会到父母挣钱供养自已的艰辛。虽然他们的年龄比较小,但是暑假里的锻炼经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巨大财富。通过帮助父母干活儿,他们懂得了如何与别人交往,知道了人间冷暖,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坦然面对自己所遇到的挫折。相对而言,城市里的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防盗门里,成长时又生活在电视机、游戏机等虚拟空间里,就像是在动物园里长大的野生动物,失去了自然的生存条件,很多天性和能力也随之丧失,造成多数孩子意志薄弱、自理能力差。人必须生活在群体当中,每个人每天都应该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与别人合作和交流,如果孩子身边始终有一位给他系鞋带、穿衣服,为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母亲,那么这个孩子在感情方面很难成熟起来。因此,生活在优越条件下的城市里的孩子应该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习,在暑假里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口文/本报记者邓丽萍实习记者 宫晓明(来源:北方新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