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又见清水出“芙蓉”———在泉城路地区感受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2:57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滕传江 庄云锋

  站在贡院墙前,仿佛看到那些向往着红袍官帽、儒衣长衫的生员们,或与同乡庆贺金榜提名,或低头漫步品味落第之痛;走在马市街上,仿佛看到来府学文庙顶礼膜拜的官员们,或下马落栓,或停轿正冠……岁月抹不掉记忆枝头上那累累的果实,还有济南文化的渊源。

  从贡院墙根、花墙子到马市、起凤桥,再从王府池子、辘轳把子到芙蓉街、鞭指巷、西更道……白墙、青瓦、小桥,婉转的泉水,随风摇曳的柳枝,点指每条老街,都有一段幽香,驻足每条古巷,都是如此畅然。老街巷萌发出了油油绿色,古城文化在现代文明中喷散出丝缕芬芳。

  南有富丽堂皇的金街泉城路,北有古色古香的古城老街巷,如今,这两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相映成趣的呢?站在“现代”与“历史”的交叉口上,泉城路街道办事处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把古城文化注入社区文明”为主题,开始了一次破题之战。

  背街小巷,既是古城的见证,又是整治的重点。然而,仅仅把路面铺平,却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立体整治”背街小巷,泉城路党工委决心下定,近700万元资金投入29条背街小巷整治。头顶上繁如蛛网的电线没了,所有线路得到了落地处理;古道旁,残壁斜墙“变脸”了,刷上防雨涂料,勾上仿古砖纹;就连现代文明带来的柏油路也变了,取而代之的青石板,敲打着人们辛勤的脚板。

  泉城路地区的古宅、老巷,作为老济南文化的惟一缩影,她的改造,终于被人们找到了与现代文明融合的交汇点。路面整治同拆除违章建筑、改造地下管道、安装路灯、绿化美化和保护历史文化相结合,全方位打造,择重点整修。一时间,“古韵长廊”、“名人画苑”、石桌石凳、“温馨怡园”跃上了贡院墙根街、西更道、泮池的“肌肤”;青石板、仿古瓦、假山石景、苗木花坛成了金菊巷、起凤桥街的“衣冠”。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泉城路办事处以“修旧如旧,面貌一新”为原则,对王府池子周边进行仿古式改造。72个门楼“穿衣戴帽”,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韵尽显其采。20万元的投资让泮池成为活水源头;10余万元投入又使王府池子的水流注入泮池,继而缓注于百花洲。如今,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再次着手从“品牌”和“立体”上下工夫,在这幅古城“水墨画”上“点丹画红”——通过“立体恢复”彻底打开尘封的文化之门,逐步恢复性开发燕喜堂、“咸宜”风月楼等旧址;通过“立体绿化”,增设多处藤萝、月季等“一条街”,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通过“立体维护”,进一步将王府池子等名泉旧地进行维护改造,将泉城古韵尽显于现代社区文明之中。

  四平八稳的街巷,擎托起泉城的筋骨;汩汩喷涌的泉水,充盈了泉城的血肉……这筋骨、这血肉,不就是孕育了泉城人性格和灵魂的母体吗?这筋骨、这血肉,不就是让那古城如清水出芙蓉一般而再现繁华的寄托吗?……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