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转企前职工的养老保险“四不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2:57 舜网-济南日报

  哈尔滨市创新事业单位改革模式、财政供养体制,稳定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改”出了一片新天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有1/7的事业单位被撤销、合并或转为企业,编制精简了1/5,并实行了全员聘用合同制,呈现出人员精、机制活、效率高的良好局面。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

  五部门联合办公强力推动

  哈尔滨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事业单位近8000个、职工近22万人,是党政机关总数的5倍多,全市财政支出的60%以上要用于事业单位,已不堪重负。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说,事业单位改革没有相关部门配合很难成功。为此,我们决定这次实行配套改革,在改革组织方式上,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人事、编制、财政、劳动和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办公制度,相互支持,同台“唱戏”,有效避免了职能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制定改革政策时,把涉及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财政供养制度、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内容统筹考虑,注意相互衔接配套。

  过去一些事业单位混岗严重,大家都吃财政“大锅饭”。这次他们对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和劳动等五部门联合办公,清理机构、编制及经费供给渠道,重新界定事业单位人员身份,把编制落实到人头,对人员重新登记造册,录入微机。

  “五联动”的办公制度,使这个多年无解的难题解决了。共清理出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黑机构”134个和自定“编制”8575名,一次性清退长期借用人员、临时工、长期病休人员、擅自出国或逾期不归、停薪留职人员达7700名。

  对事业单位分类

  保留、撤并或转企

  哈尔滨市大胆采取养事不养人、事企分开的措施,把过去对事业单位按“人头”拨款变为按“养事”拨款,实行分类管理。对事关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从编制和经费上给予保障;对职能已转移、经费无来源或市场无需求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机构重复设置和职责相近的合并,对保留的事业单位采取定类别、编制、职责、经费、人员结构等措施,分清职能,规范管理,把事业单位改革与调整优化布局有机结合,促进了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转变。

  据统计,目前,哈尔滨市直所属的746个事业单位中被撤销、合并和转为企业的占37.5%,通过精简机构减少财政拨款事业编制2535个,精简比例为11%;精简自收自支事业编制7253名,精简比例达71.9%。

  采劝四管齐下”措施,是哈尔滨市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他们明确规定,具备条件的经营性后勤保障类事业单位整建制转企,收回事业编制;确定为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按“空一收一、走一减一”的原则,逐步取消工勤编制;非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全部取消工勤编制;新设立的事业单位不再核定工勤编制。

  转岗不下岗 充分体现人性化

  对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建立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的养老保险机制。对改制前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实行“四不变”政策。即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工资基数不变、缴费比例不变、计发标准不变、退休审批部门不变。对转企后新进人员,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

  转岗不下岗,实行人性化操作是哈尔滨市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举措。哈尔滨市人事局局长梁三基告诉记者,这次改革能稳步推进,就是改革没有简单用“一刀切”的办法减人增效,同时给各主管部门及基层单位留下操作空间。(据新华社哈尔滨8月22日电 记者 高淑华 李国红)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