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河治污咋“越治越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2:57 舜网-济南日报

  记者在沿黄河中上游各地的采访中发现,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不断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除观念、投入不足、污染防治硬件得不到保证等客观原因外,黄河污染治理“越治越重”的根本原因是地方保护和体制不顺两大难题。地方保护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强调经济发展,默许污染企业偷排乱排;体制不顺则表现为部门间分散管理、上下游相互推诿。

  黄河成了“排污潮

  在污染最严重的甘肃至内蒙古河段,甘肃的炼油、宁夏的造纸、内蒙古的稀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污染源,结果一路下来,记者看到的是“人人造污染”的现状。黄河从上而下,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大污染源,在兰州、白银、石嘴山、巴彦淖尔、包头等地,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浑浊不堪、泛着臭味的污水“哗啦啦”地流进黄河。

  旧的高污染源还没有彻底治理,而新的高污染项目还在西部接二连三地上马。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一些东部污染企业在招商引资的旗号下乘机大量涌入西部地区,尽管这些“东资”西进短时间内确实使一些地方的经济总量有所增长,然而这种“东资”带来的还有“东污西移”,破坏了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加剧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环保跟着经济走

  领导责任谁追究

  记者调查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陕西省武功县环保局局长徐耀华说,现在是环保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拿地方的工资,由地方管理干部,领导坚持要上的项目,环保部门怎么能拦得祝内蒙古一位基层环保局长为环保工作几乎和当地所有著名的排污企业都吵过架,甚至还曾受到匿名威胁。“地方领导出政绩要依靠大企业,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些胆量,谁敢斗?”这位环保局长对记者说。

  “婆婆”各管一摊

  污水“有空”入河

  记者沿黄河上中游一路采访,每到一地,听到更多的是下游埋怨上游超标严重,上游用了净水,把污水输给下游的“开脱之辞”。不仅是上下游,就是一个地区的一段河流的水环境管理就牵涉了几个“婆婆”。工业企业排污环保管,河流水质、水流水利部门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建部门管,地下水资源又归国土部门管。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缺少衔接,存在脱节现象,缺乏统一规划、部署和行动,结果河流水质“失管”的状态长期无法得到解决。

  (据新华社银川8月22日电 记者 肖敏马维坤刘喜梅)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