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九成公众不满医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5:55 重庆晚报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回顾近10年医疗改革,公众满意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于8月9——11日,通过央视资讯ePanel会员调查系统,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这项共有来自全国733名30岁以上公众参与的调查显示,90.0%的人对10年来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医院多了看病难了

  医院越来越多,看病却越来越难——这样一个“悖论”或许可以解释人们的这种不满
意。一方面,我国的卫生事业在高速发展,78.9%的人感觉现在的医院比10年前更多了。统计数据也印证了人们的感觉:1980年我国卫生机构数量是18万家,到2000年时已经达到了32万家。但另一方面,60.1%的人认为,现在看病比10年前更难了。

  人们感觉看病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挂号难。据本报6月份一项调查,为了看病,32.1%的人最早7——8点就到医院排队,23.2%的人凌晨5——6点去排队,甚至还有5.5%的人有提前一天去排队挂号的经历。看病贵了难以承受

  调查显示,89.8%的人看病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比10年前增加了。越来越贵的医药费让很多患者在医院面前望而却步,很多人开始习惯有了病“自己扛”。据卫生部2003年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

  在公众看来,“看病贵”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医院背离了公益性,转而纯粹追求经济利益,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掉进钱眼儿里了”。高强就说某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本次调查中,81.2%的人认为,现在的医院在他们看来是营利性而非公益性机构。医疗并未改成市场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7年下发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据原卫生部医政司司长于宗河介绍,中央从来没有说要把医疗改成市场,卫生部的措辞也都是“适应市场经济”。

  据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分析,好像医院拼命创收,是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但实际上未必如此,最终还是少数人占有了更多的资源。而普通的医护人员,却渐渐从昔日人们心目中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变成今天很多人眼中的“逐利者”。本次调查就显示,75.7%的人认为,医护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

  人们对“逐利者”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和不信任,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在所难免。这就导致医护人员为了保护自己,有希望的手术不敢做,各种检查一项不落。医疗费用越来越贵,群众愈发不信任,医患关系更加紧张……所有这些,已形成恶性循环。六百院长进京画医改处方

  据中新社消息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医院院长8月21日汇聚京城,参加当天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主要议题是破解医改难题。医改陷入白色迷宫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开幕式上说,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有人说医疗改革是“白色迷宫”,确实很难。事实上中国政府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但随着百姓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们的工作还有距离。医疗机构成利益场所

  张梅颖还认为,现在中国医疗资源80%在城市,广大农村仅占20%。在联合国公布的医疗卫生工作公平性排序中,中国位列倒数第四。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任重道远。医疗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政府承担维护公共卫生和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医院运行机制始终要体现公益性质。更要多多关注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建设,以及城市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体制建设等热点和难点话题。看病时间“三长一短”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说,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改变不方便百姓就医的工作程序,解决群众抱怨的挂号时间长、取药时间长、交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这“三长一短”等问题,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