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穿越湖北抗日战场万里行]八字门前气势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6:27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湖北日报记者 徐和平

  

[穿越湖北抗日战场万里行]八字门前气势雄(图)

  21日下午,采访团来到大洪山南麓圣境山脚下,冒着小雨,踏着泥泞,向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八字门进发。

  穿过一个八字形山峡,在两棵古老稀有的对节白蜡树旁,坐落着一排整齐的土坯砖瓦房。“这就是八字门,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建军诞生地,也是统一领导整个边区党组织的豫鄂边区党委组建地,还是边区政权的首创之地。”京山县党史县志办公室副主任李甫清介绍。

  1940年1月3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在八字门建军。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纵队统辖鄂中、豫南、鄂东三地武装,共9个团队1万人。同年9月1日,豫鄂边区第一次军政代表大会在八字门召开,选举了豫鄂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这标志着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正式形成。到1940年底,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到9个县,共产党领导的正规抗日武装发展到1.5万人,民兵发展到10余万人。

  八字门村党支部书记王章亮指着墙上的一张地图说:“当年的纵队司令部和边区联合办事处都驻扎在八字门,政治部、随营学校、孩子剧团、被服厂,野战医院、《七七报社》、《挺进报》社、粮油兵站等均驻八字门及附近的村湾。”

  83岁的离休干部、当年特务连通讯员杨大斌指着展厅的一张照片说:“在这里,我们还迎来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与她一同来的还有中国的女作家安娥。她们深入到八字门、石板河、马家冲、大山头及边区其他地方,采访敌后抗战、民主建政情况,向世界宣传介绍边区,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当年边区党委抽调两名战士给她们当勤务兵,其中就有杨大斌。“那时条件很艰苦,在战斗中受伤的伤员睡的是稻草,打针则是用竹子削成的探针。史沫特莱看到后还设法为部队募捐来2箱西药。”

  杨大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1940年10月日军对八字门疯狂“扫荡”、豫鄂挺进纵队胜利突围并在京山小焕岭建立新的指挥基地的故事。

  天近黄昏,八字门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当年挺进纵队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张执一有诗为证:“八字门前气势雄,一泓水绕熊滩松。山花水月忙中过,辜负青峰日照浓。”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