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尴尬的不只是皮蛋——湖北皮蛋售港探路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6:27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 记者 吴华清 吴志远 通讯员 陶德正 李江帆

  口碑与品牌有多远7月29日,针对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省农业厅厅长陈柏槐谈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例子:

  随州香菇个匀、肉厚、杆粗短、发头大,长期以来深受香港市民喜爱,口碑极好,
当地市场上的香菇七成来自曾都区三里岗等地。然而,2003年香港一家媒体刊发了一篇“毒菇袭港”的文章,随州香菇顿时被打入“冷宫”。

  面对文章夸大其词,以偏盖全,分散而弱小的随州香菇企业,竟无一家站出来说话,任凭诽谤毁了这个大好产业。

  湖北皮蛋是否会重蹈香菇覆辙呢?记者走访了十多家省内皮蛋企业,没有一家敢挺起腰杆说“不”。

  在调查中,各方人士异口同声:“皮蛋现象”、“毒菇事件”绝非例外,很多湖北优势农产品都与皮蛋“同病相怜”,如茶叶、木耳、小龙虾、芝麻、板栗、柑橘、苎麻、中药材等等,生产量都很大,口碑也不错,可要在海外市场上寻找一个属于湖北生产厂家的品牌却很难。

  这些产品在出口过程中,到了终端销售环节,一切有关“出生地”的标志,往往都被有意识地抹去,消费者无法与产品的“亲身父母”见面。这使得湖北出口企业在市场上变得默默无闻,商品也是鱼龙混杂,市场上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我们整类产品都受牵连,导致巨大损失。产地利益损失巨大湖北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贸易部负责人朱诺丹讲了一件蹊跷事:该集团老总胡宏伟不久前在南非出差时,发现当地有“爽”牌商标的皮蛋卖,一问,货是从香港运去的。“爽”牌商标是该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注册的,可是他们几年前就停止做“爽”牌皮蛋的贸易了。15日,我们在香港了解皮蛋销售情况时,经人指点,果真发现了“爽”牌皮蛋。我们拍下了这些商标,然后致电朱诺丹。他毫不犹豫地说:“不用调查,肯定是假的。”

  香港裕华百货公司高级经理孙佰扬介绍:“在香港市场上标称‘中国湖北’或‘湖北皮蛋’销售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广东、福建等地加工企业生产的,借用湖北皮蛋的口碑,采犬狸猫换太子’方式销售自己的产品。”

  他说,由于正宗的湖北皮蛋加工企业,基本上没能在香港市场上打出自己的商标,也就无法利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沿海企业,肆无忌惮地借用湖北皮蛋的好口碑,来与自己竞争。

  一些沿海企业打着湖北皮蛋的牌子,又加上产地靠近香港,给湖北的皮蛋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监利经销商刘绍勇抱怨,广东、福建企业一箱皮蛋比湖北企业少3-4元的运费,一车成本就要少3000元至5000元,因此在价格上占尽了优势。

  这种损失在我省众多外销的优质农产品中都存在。茶叶曾是我省农业创汇的拳头产品,高的年份创汇3000多万美元。因为没有及时打造自己拳头品牌,加工技术又落后,出口跌落到不足500万美元。许多稍有规模的茶叶企业都沦为给外省企业生产贴牌产品的境地,出口市场份额也被别人瓜分。

  这一现象严重威胁到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湖北农产品出口曾坐全国第一把交椅,但近年来不进反退。如作为我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荆州市,200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仅2286万美元,不及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四分之一,出口品种也由20多个减为五六个。搬走人为的障碍制约我省优质农产品顺利外销的,还有我们自己人为设置的障碍。大丰香港食品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绍麟先生讲了他的遭遇:

  就在京珠高速贯通前夕,他偶然去秭归,尝到当地的“碰柑”,汁多脆嫩,酸甜可口。“这样的碰柑在当地每公斤只卖1元钱,如果运到香港,5元一个也是有可能。”后来,他逐渐发现,在湖北像这样的农产品还有很多。

  当时黄绍麟萌发出一个念头,如果能办一个运输公司,帮助湖北企业将产品直运香港,利润肯定很丰厚。

  2001年,他跑北京、下广州,准备投资260万美元,购置20辆大卡车组成车队,直通鄂港两地。经过多方努力,他拿到交通部的批文,给他一年半时间,办好鄂粤两地手续。他的想法得到省委一位领导的大力支持,这位领导还为他给广东方面写了一封信。然而,在省内申办有关通过广东口岸前往香港的手续时,他却遇到了麻烦。

  黄绍麟说:“相关部门要求我,每辆卡车要向该部门交纳4万元的费用,才肯帮我办有关手续。”多次努力,该部门均未松口,一直拖到交通部许诺的期限已过,还没有办成。无奈之下,黄绍麟只好放弃。

  今天谈起这件事,黄绍麟还觉得非常惋惜也很气愤:“湖北物产丰富,遍地是黄金。可是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却落后于很多省份,人为设置的障碍是一个重要原因1

  他还介绍说,该部门所批准的4家可以往返鄂港两地的运输公司,没有一辆是在拉湖北产品销往香港,而是留在沿海跑运输,白白浪费了资源。他希望,对于湖北农产品外销,有关部门能够建立起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帮助农产品企业开拓国际市常

  在本省物流企业未能及时跟上的同时,外省企业却在跃跃欲试。省畜牧局家禽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有个马来西亚老板已经多次与他联系,希望在武汉建立一个“购物中心”,专门收购湖北优质土特产品,贴上自己的牌子外销。

  省农业厅对外合作处有关人士介绍,如今在我们每一种优势农产品的主产区,都活跃着外省采购商的影子,他们在推动我省农产品销售的同时,也通过控制品牌渔利。“这种残酷的运作方式,使我们的企业用自己最好的资源,捧红了外省品牌,丢掉了高额利润,自己‘穿裤衩给别人打苦工’,拿一点微薄的加工费。”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我们在习惯于抓生产的同时,也到了该学会做贸易的时候了。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