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别报道]惊心动魄的壮歌——房县郑湾水库抢险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7:10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 记者 黄中朝 张培铁 通讯员 吴社全

  20日,房县干部群众和鄂西北某部解放军战士,协力奋战郑湾水库防汛抢险现场,合奏了一曲惊心动魄的抢险壮歌。

  郑湾水库位于房县红塔乡境内。8月14日夜至15日凌晨那场暴雨,使水库水位迅速上
涨,大大超过汛限水位。更为严重的是,18日,防汛人员巡查发现,持续降雨使水库溢洪道右岸山体出现明显松动,山体上端沉陷裂缝宽80厘米至120厘米,受滑坡下坐力挤压,溢洪道挡土墙出现位移,底板断裂、拱起。一旦滑坡堵塞溢洪道,势必发生漫坝溃堤,不仅危及滑坡体上居住的48户180多人安全,还危及下游1万多名群众、数十家企业、1万多亩良田和209国道的安全。

  郑湾水库的险情,牵动着国家防总和省领导的心。省长罗清泉批示:“尽快组织抢险,坚决转移群众,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委副书记陈训秋、副省长刘友凡也分别作了批示。18日,十堰市市长陈天会、市委副书记王铁军赶到现场指挥,省市地质专家、防汛专家和水利专家亲临现场,组织转移居住在滑坡体上及溢洪道下游警戒线水位以下的群众,紧密监视汛情水位和滑坡体变化,时刻做好抢险准备。

  22日凌晨2时至5时,郑湾水库水位又猛涨40厘米。再不泄洪,则会漫坝溃堤。在现场的市领导及专家商议后决定泄洪。2时7分,水库开始泄洪,浑浊的洪水如脱缰野马狂奔而下。

  为防止洪水浸泡滑坡体基脚,诱发滑坡加速,泄洪之前,抢险队员已在溢洪道山体一侧的挡水墙边,构筑了一道围堰。8时,上游洪峰夹杂泥沙呼啸而至,溢洪道巨大的水泥板被洪水掀起,溢洪道被冲成一个个大坑。溢洪道水深80多厘米,而且还在不停上涨,情势十分危急,必须加固挡水围堰。

  现场160多名抢险队员冲了上去,鄂西北解放军某部半小时内赶到了现常抢险队员和战士们生龙活虎,快速奔跑运送沙袋抢险。

  两台挖掘机开来了,500根桩基打下去了,6500个沙袋堆起来了。经过加固后的围堰经受住了洪水凶猛的冲撞。下午2时,水库水位逐渐下降,泄洪流量明显减少。一场惊心动魄的抢险战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紧急大转移

  湖北日报记者黄中朝 通讯员 林立谦 刘涛

  20日8时30分,十堰市张湾区委值班室。黄龙镇灾情报警员报告:因连日暴雨,黄龙镇涂家湾后坡出现30公分的裂缝,滑坡体面积长约200米、宽150余米。坡下居住的74户居民245人,其生命财产安全时刻受到威胁。

  险情就是命令!张湾区委书记吴世杰、副书记曾勤正在检查辖区内的病险水库。得到报告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常负责张湾区抗灾救灾工作的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杜建华和市政协副主席凌仲倜等闻讯也赶赴现场,查看险情,研究对应之策。

  这时,雨越下越大,群众多滞留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立即组织群众转移1在场各级领导意见一致:天黑前,将在严重险情地段的38户居民129人全部转移出去。张湾区8名区领导分工组成3个组,分别负责联系转移场地、落实救灾帐篷及生活物资供应。20分钟后,张湾区民兵应急分队60多人、黄龙镇50多名机关干部到达指定位置,两人一组,挨家挨户做工作。

  很快,消息反馈回来:安置地点确定在城西福利院,区民政局的50顶救灾帐篷正在装车,群众答应按照政府安排转移。

  下午1时30分,黄龙镇3辆大卡车到位,撤离工作开始,区、镇党员干部顶着瓢泼大雨,帮助转移群众和物资。85岁的肖德道老人一家12人四世同堂,他含泪说:“后山滑坡,自己从没想到要搬家,还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百姓生命安危。”他带头走出家门。柯玉红、鲍斗华两位老人瘫痪在床,镇干部叶克权、余丽丽帮着抬上车,送到福利院安全地带。与此同时,安置点的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开展,福利院临时腾出5间房屋,搭建帐篷。

  下午3时30分,第一户居民按照牌号住进帐篷。先后有30顶帐篷搭建起来,搬迁户陆续入祝400公斤大米、面粉、30公斤食用油运来了,100公斤蔬菜、猪肉送到了。区疾病防控中心的6名医生带着药物、器械赶到安置点,临时救灾医疗站成立,相继进行食堂、饮用水、居住区消毒,并逐户发放感冒、防传染等日常用药。城西福利院,顿时成了灾民暖融融的家。

  下午5时,危险地带上的所有人员,赶在天黑前全部撤到安全地带。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