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调查显示九成公众不满医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7:32 潇湘晨报
调查显示九成公众不满医改(图)
  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资料图)记者 殷建军 摄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于8月9日~11日,通过央视资讯ePanel会员调查系统,对我国20年来尤其是近10年的医疗改革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这项共有来自全国733名30岁以上公众参与的调查显示,90.0%的人对10年来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

  医院越多看病越难

  医院越来越多,看病却越来越难了——这样一个“悖论”或许可以解释人们的这种不满意。一方面,我国的卫生事业在高速发展,78.9%的人感觉现在的医院比10年前更多了。统计数据也印证了人们的感觉:1980年我国卫生机构数量是18万家,到2000年时已经达到了32万家。但另一方面,60.1%的人认为,现在看病比10年前更难了。

  人们感觉看病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挂号难。据中国青年报6月份一项调查,为了看病,32.1%的人最早7~8点就到医院排队,23.2%的人凌晨5~6点去排队,甚至还有5.5%的人有提前一天去排队挂号的经历。

  另一个更关键、更重要的原因,正如卫生部部长高强7月1日就中国的卫生形势作专题报告时指出的,是“看病贵,群众难以承受”。本次调查显示,89.8%的人看病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比10年前增加了。

  公立医院公益性逐渐淡化

  越来越贵的医药费让很多患者在医院面前望而却步,很多人开始习惯有了病“自己扛”。据卫生部2003年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

  在公众看来,“看病贵”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医院背离了公益性,转而纯粹追求经济利益,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掉进钱眼里了”。高强就痛斥某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本次调查中,81.2%的人认为,现在的医院在他们看来是营利性而非公益性机构。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7年下发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据原卫生部医政司司长于宗河介绍,中央从来没有说要把医疗改成市场,卫生部的措辞也都是“适应市场经济”。但是,高强在最近的专题报告中分析,由于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卫生部门监管不力、一些医疗机构管理不善造成医药费用快速增长等原因,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正在逐渐淡化。

  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这种公益性的淡化,受伤害的并不只是患者一方。据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分析,好像医院拼命创收,是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但实际上未必如此,最终还是少数人占有了更多的资源。而普通的医护人员,却渐渐从昔日人们心目中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变成今天很多人眼中的“逐利者”。本次调查就显示,75.7%的人认为,医护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

  人们对“逐利者”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和不信任,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在所难免。这就导致医护人员为了保护自己,有希望的手术不敢做,各种检查一项不落。医疗费用越来越贵,群众愈发不信任医护人员,医患关系更加紧张……所有这些,业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据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