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很快”究竟有多快?拷问120出诊速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7:46 新华网
  当救护车的身影出现在大街小巷时,兰色的顶灯和呼啸的声音就像在不停地喊着:快,快,快。的确,对急救车而言,流逝的不仅是一分一秒的时间,更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随着急救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生命质量的重视,我国城市院前急救业务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条件限制,120急救车虽然设立了各项技术服务和收费的规范,但是无法对急救时间做出承诺。

  一辆 “迟到”的救护车

  回想起那个纷乱的夜晚,管玉娟至今觉得十分痛心,“从家里走到大医院都用不了10分钟,要知道救护车迟迟不来,我和邻居想尽办法也会把他抬到医院。”
“很快”究竟有多快?拷问120出诊速度(组图)

  图为8月3日,在上海医疗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一名调度员在紧张工作。

  7月3日晚上8点左右,管玉娟的丈夫、家住上海西藏南路西凌小区某幢303室的刘某突然心脏病发作,在拨打110和120后,家属和邻居开始了焦急的等待。病人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每隔几十秒,一个又一个催促的电话打向120。“车已经开过来了”,“很快就到”,……一条生命悄然离开,留下悲伤的妻子和只有17个月的女儿。

  根据急救中心的记录,刘家打进第一个电话的时间是20:08分,20:15分左右救护车赶往刘家,20:22分抵达。“我们尽力了。”

  刘某的妻子和邻居们却告诉记者:“救护车是靠近20:40分才到的,医生抢救了不到5分钟就宣布人不行了。”

  虽然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明确:刘家求助时,在就近区域并没有待命的救护车,也就是说要从其他地区调集车辆、或者要等外出的车辆回来之后,才能调往刘家。

  刘某的邻居糜清华是强生出租车公司的驾驶员,他说,顾客预约出租车后,如果5分钟左右不能抵达,预约者就可以投诉司机。

  据悉,上海市110市中心的出警时间为5-8分钟,电力急救等部门都有各自的“限时”服务承诺,但是维系着市民健康和生命的医疗院前急救时间,却是一个“未知数”。

  资源不足,连行政人员都上车加班

  “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多少时间内可以抵达。”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凯平开门见山,“这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承诺无法兑现。”
“很快”究竟有多快?拷问120出诊速度(组图)
图为8月3日,在上海医疗急救中心,一辆救护车出发。

  摒除交通条件、病情差异等各种客观因素,在无法承诺的背后,是无法掩盖的资源不足。除郊县以外,上海中心区域9个区县23个分站,实际只拥有45辆值班救护车,这就是担负市民日常院前急救任务的全部资源,除了危重病人急救外,还要护送行动不便的就医和转院病人。

  根据排班,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左右属于120工作的高峰时段,在岗车辆最多;可是,到了晚上、也就是刘某求救的时间段,诺大的上海城区实际只有约20辆救护车在“跑”。
“很快”究竟有多快?拷问120出诊速度(组图)
图为8月3日,急救人员为记者介绍救护车上的医疗急救器械。

  资源紧缺,浪费更是令人痛心的雪上加霜。误拨、恶意拨打120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是需要争分夺秒抢救的患者,另一方面,“只要躺倒就叫120”、“跑空车”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接线员尽可能科学安排车辆,但是多数情况下难以辨别轻重缓急。

  如今,上海120的业务正在以每年两位数的比例递增,仅中心城区每天的出车次数就超过500次,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约13分钟,但是个例间的差距明显。

  根据规定,每辆救护车至少要配备司机、医生和担架员共三人,医生同时要承担护士工作。近年来,加班加点对上海120的工作人员成了家常便饭,王凯平说:“包括我在内的行政人员都上车了,按照各自的技能或开车、或出诊、或抬担架。”



  用生命期盼承诺:急救能否更热情高效?

  目前我国的急救模式因地而异。作为由政府财政投入、卫生行政部门直属的公益性、福利性的医疗机构,上海医疗急救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从某种意义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纽约的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约9分钟,巴黎约8分钟,这些都市同样交通复杂拥挤、居民密集。”上海市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瑞金医院副院长陆一鸣教授说,“急救是体现医疗公平性的公共卫生项目,相比于办医院而言,国家更应该担负起责任、加大投入。”
“很快”究竟有多快?拷问120出诊速度(组图)
图为8月3日,在上海医疗急救中心,一辆救护车出发。

  在国外,往往由政府或民间非赢利性机构承担急救的工作,车辆和人员配备经过测算保持相对充裕的状态。许多城市的急救力量毫不逊于警务、消防等,配备直升飞机运送危重急病人的情况也很常见。“对求助者说暂时没有车?这是不可想象的。”

  令人欣慰的是,2004年,上海市政府已经投入了1千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购买救护车和急救设备。在新制定的全市院前急救“十一五”规划中,政府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不同的个体对时间的感觉有着巨大的差异,或许对于处于危难和需要中的病人或家人,每分钟都像一天一样漫长。一个故事打动过许多人的心:目睹家里发生事故后,一个小女孩拨打了求救电话,接线员在安排救援后,一直在电话里安慰、鼓励着独自在家的小女孩,直到救援人员抵达。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我们期盼着有一天,每一位在120电话另一端焦急等待着的患者和家属,能够得到一份承诺,能够获得同样的帮助。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