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哈一六旬老人用80多种布料贴出《清明上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7:54 东北新闻网

  58岁的李志仁,花了两年半的时间,用了80多种布料贴出《清明上河图》局部,并获得了首届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之冬民间美术大赛精品展金奖。李志仁说,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只要你坚定信念去做一件事时,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李志仁原是哈尔滨印刷七厂的美术设计,1983年下海经营了一家美术社。工作之余,他总是喜欢收集民风民俗的工艺品资料。

  李志仁发现,有人用刺绣绣出《清明上河图》,有人用麦秆粘出《清明上河图》,虽
然很漂亮,但是作品都只是平面的,于是他就萌发了制作出立体《清明上河图》的想法。

  2001年,他开始着手构造立体的《清明上河图》。一开始的时候,他尝试着先用泥块做出模型,然后再将其贴在胶合板上。可问题跟着就来了——泥块虽然很有立体感,但稍微一碰,就容易破裂,还怕水,不易保存。他一想,古代人穿的都是粗布衣,如果用布料做贴画,不是更加逼真么,于是他就决定用布料贴出《清明上河图》。

  李志仁找来一块高2.5米,宽1.3米的胶合板,贴上一层白棉布,根据比例,把《清明上河图》放大,描在白布上,然后用广告色涂上绿水、土地,再一一用布料把远景的树木、房屋贴好,一切简单的工序做完后,接下来的工作让他大伤脑筋,那就是怎样用布料贴好画中的221个人物,使人物的表情、颧骨、酒窝等更加逼真。最后,李志仁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人物面部的布料涂上胶水,等胶水干了,在布的反面用镊子抠出五官,这样人物表情就栩栩如生了。最后在布料里面塞上棉花、海绵等填充物,贴在画上,再挨个给人物贴上衣服。

  他告诉记者,做人物是非常复杂的,从早到晚忙活一天,才能贴好一个人物。记者看到,这221个人物,最大的13厘米,最小的只有5厘米,但是每个人物的五官都被做得十分精细,就连几毫米长的眉毛都是用毛线一根一根粘上去的。2003年,在民风民俗作品展示周上,有人出9万元要购买他的布塑画《清明上河图》,被他委婉地拒绝了。

  李志仁说:“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我心血的结晶,都是无价之宝,我并不想靠它们来赚钱,做这些手工画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全身充满了活力,我还要在技术精湛的前提上加以创新和突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黑龙江晨报娄英楠) [编辑: 孙鹏](来源:东北新闻网)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