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市民可起诉政府公款追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7:58 重庆晨报
市民可起诉政府公款追星(图)
  参与了《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论证研究的专家谭宗泽 征求意见的《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赋予老百姓监督权利

  本报讯(记者肖玉)任何市民不满政府花钱请歌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公益性质的行政诉讼。昨天,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谭宗泽向记者透露,《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已正式形成,它给予了老百姓监督行政机关行为的权利:只要认为某一行政行为侵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任何老百姓都可申请检察院起诉,检察院不起诉的,老百姓可直接到法院告状。

  目前,此建议稿作为重要的立法参考,已呈送全国人大法工委广泛征求意见。

  据悉,对“扩大老百姓行政诉讼范围”、“法院有权审查政府‘红头文件’”、“区县法院不能审县官”、“适用简易程序”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问题,参与论证的专家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建议列入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内容。

  同时,“藐视法庭罪”的概念也被首次提议引入行政诉讼法。但谭宗泽表示,该罪名在所有诉讼的法庭审理程序中都可能涉及,所以不应视为行政诉讼法中特有。

  据谭宗泽介绍,现行《行政诉讼法》已施行15年,目前,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已显出了诸多局限,修改条件已经成熟。全国人大行政立法研究小组经过收集整理后,才形成了目前这份建议稿。谭宗泽作为专家之一,参与了对此建议稿的论证。

  平民角度挑刺行政诉讼

  据透露,《行政诉讼法建议稿》中有七大惊人变化

  本报讯(记者肖玉)“行政官司不能白打,被侵害的老百姓应该在法院得到实实在在的救助。”昨天,谭宗泽副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在对建议稿的论证中,专家们都是以一个老百姓的角度,对目前行政诉讼存在的问题挑刺。谭认为,行政诉讼法建议稿中的七大变化,体现出来的宗旨就是“以民为本”。任何公民可提起公益诉讼

  除了不满政府公款追星可起诉,规划部门允许在原始森林里建别墅、城市供水取水点附近批准建工厂、城市改造中拆除古建筑群,只要市民认为政府批准的有关行为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公共资源、浪费国家财政,都可以申请检察院提起公益行政诉讼。而检察院在2个月内不提起诉讼的,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以以个人名义,把有关行政单位告上法院。

  谭宗泽表示,与一般的行政行为不同,这类行政行为多没有特定的受益人或被侵害人,因为没有个人利害关系,所以这类诉讼在现行法律中是没有起诉依据的。专家们认为:应赋予老百姓监督权利。

  扩宽老百姓告状范围

  会员与行业协会的纠纷该谁管?公务员不服单位的处罚怎么办?社员与村社的纠纷该不该告行政诉讼?这些,现行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同时,对受处罚学生能不能告学校的问题,各地法院做法也不一样。谭宗泽表示,因为现实主体的多样化和现行法律规定的限制,导致大量纠纷不能进入行政诉讼程序,所以,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应该扩大法院对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据介绍,在研究讨论中,专家们一致认为,修改的宗旨,应该是让老百姓与有关部门的纠纷,都能够在法院找到解决的出路。

  法庭不只是宣判

  多数情况下,老百姓赢了行政官司,违法的行政行为被法院宣布撤销后,还是要由该行政机关重新作出相关的行政行为,所以老百姓常常抱怨“行政官司”诉了白诉,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对此,谭宗泽表示,建议稿要求加大法院的审判手段,增加法院对行政行为事实的纠正,即除了作出“撤销”、“维持”这样的判决之外,还应该适当地指出“该行政行为具体应该怎么做”。禁止令防行政机关侵权

  谭宗泽提出,法院应依职权主动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法院在接到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行政诉讼,不管起诉人是不是受侵害者本人,都应该依职权主动进行审查。在没有进入诉讼时,对发现的违法行政行为,可直接发出“禁止令”。如法院审查认为行政机关拆除某个公民房屋的行为违法,不管由谁起诉,都可直接向有关单位发出“禁止令”,而任何单位收到“禁止令”都必须停止该行政行为。

  同时,在诉讼中,法院可先对审查清楚的部分作出“先予判决”、“中间判决”,以保护老百姓利益。

  红头文件接受审查

  政府的红头文件,是多数行政活动的直接依据,对老百姓影响很大,而在现行法律中,公民不能告红头文件,所以,即使红头文件违法,法律也缺乏手段进行纠正。因此,谭宗泽在建议中提出,法院在审理某一具体行政诉讼时,应该可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进而将政府红头文件纳入司法审查中,法院可宣告其不合法,这样,凡是依据该红头文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将被判违法。

  行政复议将名副其实

  在谈到行政复议时,谭宗泽表示,现行法律规定,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原行政机关当被告;改变的,由复议机关当被告,更通俗地理解,也就是说:上级行政部门只要维持了下级的行政行为,就不会当被告。所以,现实生活中,上级部门多选择维持下级的意见,以此避免成为被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行政复议形同虚设”的现象。

  谭宗泽说,行政诉讼法的建议稿中指出:只要是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都是被告。行政官司审理也讲“速度”

  另外,在建议稿中,多数专家提出:现在的公民打一场行政官司至少要半年时,时间拖得太长。专家一致建议:在行政诉讼中,只要案情简单,双方争议不大,法院应当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独任审判,迅速解决纠纷,甚至允许法院当场处理行政诉讼纠纷。

  区县法院欣然减压

  本报讯(记者肖玉)“县法院不审理县官,给法院减了压,也保证了法院的公正审判。”昨天,市高院行政审判庭资深法官谈到“建议稿”时表示,要区县法院去审县官,确实很为难。

  据高院行政庭的统计数据,去年一年,我市法院行政诉讼案件收案87件,而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法院已经新收案99件,行政案件呈成倍增长趋势。其中,区县法院收到当地百姓状告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案子不少。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