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齐铁中心医院脱离哈铁路局 整体划归到齐齐哈尔医学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8:24 黑龙江日报

  在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工作了33年的医生邵会全感慨万千,从6月18日起,他的身份由铁路系统的医务人员,转变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科主任。同一天,有着77年历史的齐铁中心医院正式脱离哈尔滨铁路局,整体划归到齐齐哈尔医学院旗下。

  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新崛起和振兴,与邵会全一样“另起炉灶”的企业医院职工,目前在我省已有数万名之多;与企业完成主辅分离的企业医院,在我省也至少达到了50
家。 医院设立营销科“断奶”之后补上的市场课

  作为我省大型企业医院之一,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所走过的改革历程颇具代表性。

  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是一家有着77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在解放战争时期曾被作为解放军的后方医院。1991年又被评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与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并肩成为哈尔滨铁路局的两大医院,在省内也属于大医院之一。

  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院长毕红霞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2000年以前,因为背靠“铁老大”这棵参天大树,医院的日子过得非常舒服。那时,医院主要是为铁路系统内的40万职工和家属服务,铁路以外来看病的不到医院患者总数的1/10。因此,医院的所有花销都由铁路包下了,医院从未因病人少、缺资金等问题犯过愁。这种计划经济打造的“大锅饭”,使医护人员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家普遍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惰性强。

  2001年3月,铁路系统自实行“医保”之后,齐铁中心医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医院的门诊量犹如“高台跳水”,迅速由2000多人跌落到600多人。这之后,来自“靠山”铁路的投入也越来越少,医院开始人心浮动,人才逐渐流失,短短两年中先后有19名副高职以上骨干医生“孔雀东南飞”,其中4名是学科带头人。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毫无危机意识的医院前程岌岌可危。

  2004年9月,齐铁中心医院迎来了一次全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被纳入企业剥离的辅业之一。虽然哈尔滨铁路局仍将在未来的3年中给医院补贴一定经费辅助其发展,但他们已深刻地认识到,尽管没有马上“断粮”,但原来的铁饭碗已不复存在,将来只能靠自己。

  痛定思痛,医院上下开始查摆问题,对症下药,先后出台了8项改革措施,其核心是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医院所有人员都要通过考试竞聘上岗,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混饭吃的人无立足之地。从科主任、护士长到工勤人员实行绩效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率等。另外,医院还专门设立了“营销科”,并在职工中开展营销讲座,促使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服务不再“守株待兔” 医护人员从满走廊喊到巡视病榻前

  企业医院脱离企业之后,医院原来最主要的病人源———企业职工自然大量流失,医护人员再也不能“守株待兔”,像过去那样悠闲地等着病人上门,而是必须主动地面向社会,争取更多的病人。因此,剥离之后,面对生存危机,众多企业医院职工的思想观念正迅速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61岁的张先生是铁路退休职工,也是齐铁中心医院多年的老患者。几天前的一个深夜,他因为急性脑出血被家人送到医院急诊室。值班医生在做出正确诊断后,迅速地为他安排了手术。手术十分成功,痊愈后的老张特意找到医院的领导说:“你们这‘铁老大’真是变样了。以前我们下班前来看病时,接诊医生都会不耐烦地说:‘怎么这时候才来,我都洗完手了,换好衣服了,’现在的服务好像换了一家医院啊!”

  另一位正在住院的胰腺炎病人告诉记者,现在医护人员的变化太大了。以前病人找护士,只能满走廊喊;后来改为按床头铃,现在铃声也很少听见了,因为护士经常主动到病室巡视,随时来看病人。

  毕红霞说,目前齐齐哈尔市有7家三级医院,竞争非常激烈,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也特别强。过去他们是嫌患者多,现在是怕病人少,因此,大家都积极改善服务,努力留住患者。为了不打扰病人,护士推的处置车轮都由铁轮改成了胶轮;卫生员打扫房间时,都注意将脚步放得轻轻的;医护人员还自己设计了陪护床,白天可以放在病人的床下,晚上则可以抽出来放在病床旁边,方便病人家属休息,很多陪护家属都对此十分满意。由此,医院的经济效益首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门诊和住院病人数也都增加了近20%%。 分离转型后的优势互补床位使用率大大提高资源重新整合

  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的企业医院占全省医疗资源的1/3,在全省23万医务人员中,有9万来自于企业医院。因此,重组这些宝贵的医疗资源,发挥其优势,将补充社会的物质资源,健全疾病网络体系,促进全省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据悉,哈铁系统所有21家医院被整体分离到地方后,其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原哈铁肿瘤医院分离前床位使用率常年不足20%%,并入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后,医院起死回生,床位使用率突破100%%,而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床位不足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缓解。齐齐哈尔车辆厂医院被剥离改造为齐齐哈尔市肿瘤医院后,填补了当地缺少肿瘤专科医院的空白。鸡西市人民医院将小恒山、穆棱、张新3个矿医院并入其医疗集团并予以科学整合,消除了医疗机构重复设置造成的资源浪费。

  那些并入医学院校的企业医院,无形中又充实了教育资源。齐齐哈尔医学院院长刘吉成说,随着学校的壮大,学校原有的两所附属医院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接收了齐铁中心医院之后,学校的教育资源明显增多,这样就缓解了学校扩招的压力。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省卫生部门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医院实现分离转型,并针对不同地区卫生资源的分布状况和企业医院的规模,引导其采取不同的分离形式,即在缺少医疗资源的地区,可将那些具有专科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医院成建制地移交当地政府;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医院,则引导其转型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资源过剩的地区,可将企业医院并入地方医院。

  新闻背景

  国企“瘦身”医院“易帜”

  众所周知,“拖家带口”办社会这一国有企业的通病,一直是制约国企前进的痼疾和包袱。以铁路为例,铁路主辅分离改革前,在200多万职工中,非运输行业的就占了100多万人,成为世界铁路一道奇特的“景观”。

  铁路大而全,企业办社会,严重制约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为此,早在2003年,铁道部就把有关物资供应、勘测设计、工程建设等单位相继剥离出去;2004年,更是把原属铁路系统的医院、学校等单位全部成建制地移交给了地方管理。早有业内有识之士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是搞好国企,而要搞好国企,就必须使其卸掉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省份之一,近两年,我省也一直为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而不懈地努力。目前,省卫生厅已完成对哈尔滨铁路局所属的21家医院一次性整体成建制接收,其中包括2所三级医院,16所二级医院,3所一级医院和60多个站段医疗保健站。

  与此同时,各地市企业医院的分离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哈尔滨市已有建材、房地、电影机等10余所一、二级企业医院已从“婆家”中独立出来。牡丹江市除了属于中直企业的2家医院外,其余11家地方企业医院已全部完成分离。大庆市的市建一公司、二公司医院和三环公司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也已移交当地政府管理。

  仅从哈尔滨铁路局成功剥离的21家医院中,其所拥有的医务人员和床位总数,就相当于西北五省铁路系统医务人员和床位数的总和。如此巨大的改革动作,其带来的历史影响无疑也是深远的。(黑龙江日报)

  作者:黄春英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