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关口长城究竟有几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8:46 宁夏日报

  贺兰山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朔方道志》记载:“宁夏三而距边,西边以贺兰山为障,隘口四十余处,皆通人骑往来,其中赤木口尤冲。”这个“赤木口”,便是今天的三关口。为了防守这一要冲,古人修建了重重关隘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

  三关口究竟有几道长城呢?顾名思义,应该有三道———史料中也这样描述:“世人以口传为实,皆曰三道而已,却难详其究。”我区考古专家牛达生、许成在其所著的《贺兰
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一书中则称,三关口长城只存在头关和二关两道城墙,而三关长城“今已无从考证”。

  三关长城真的已“无从考证”吗?

  贺兰自古多战事

  李元昊占领宁夏平原并建都兴庆府后,贺兰山从南到北便被大大小小的宫殿、皇家寺院、园林和陵墓所充斥,当然,也少不了为保卫它们而修筑的军事设施———史料记载西夏曾在贺兰山驻扎重兵。但是衰落的党项王朝没能阻止蒙古人的侵略步伐,后者还是冲过贺兰山,并在残酷的复仇行动中,将盛极一时的西夏宫廷建筑彻底夷平,使之成为难解的千古之谜。

  到了明代,贺兰山和黄河所环抱的宁夏北部平原,成为突入元代残存势力和敌对的游牧民族势力控制区的一块楔子。为了防守它,朝廷在这里设立了军事建制宁夏镇,统领数万军队进行防御和屯垦。贺兰山作为地理屏障,南北横亘500里,但仍有一些山口通向山后,其中大多数凭险据守,但也有一些像大武口、苏峪口、三关口等处较为开阔,防守不易。特别是三关口,史料称它“宁夏三而距边,西边以贺兰山为障,隘口四十余处,皆通人骑往来,其中赤木口尤冲”。(时至今日三关口仍是阿拉善地区和宁夏平原最便捷的交通要道,银川至巴音浩特(银巴)公路贯穿其间。)因此,明朝政府在贺兰山东麓一线沿山和大小山口建起了众多的长城和烽燧,在包括赤木口在内的一些紧要隘口,城墙修筑了三道之多。

  寻找三关长城

  既然三关口如此险要,那里理应遗留有古人更多的信息。2005年3月19日,我区两名登山爱好者———老赵(供职机关)和小刘(职业律师)专程前往三关口,去寻访那里的长城。

  老赵和小刘以前曾多次穿越过三关口,但只见到过一道城墙,寻找长城、发现长城是他们此行的目的。

  上午,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老赵和小刘从银川城向贺兰山进发了。沿着银巴公路,中午时分他们赶到了40公里外的三关口。他们的行囊里除了食物和水,还携带了必要的器材和资料:望远镜、指北针、卫星定位系统(GPS)、袖珍卷尺、三台相机、地图,还特别带上了宁夏考古专家牛达生、许成所著的《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一书———它是迄今为止内容涉及三关口长城遗迹的最为权威、详尽的考古著作。该书根据实地考察,认定三关口历史上曾有三道长城,现在只有两道长城遗存。

  行至头关,这里山谷狭窄,两侧山势挺拔,堪称天然关隘。史料记载,这里曾筑有石砌关城设施,但现在已荡然无存,仅存有土筑的长城横切山谷,沿南北方向延伸开去———沿银巴公路过三关口即可见其宽大而蜿蜒伸展的身形。它是三关中最靠内(宁夏一侧)、也是设防最为坚固且最为要害的一道防线,现为宁夏和内蒙古的省界线(不妨把它标记为“A”)。

  其余二关、三关的位置应该依次往西。老赵、小刘决定先直奔西面分水岭一带,自那里出发往回搜索。摩托车一路爬坡,眼前是峻拔的山岭和狭窄的河床,通过望远镜和肉眼,他们发现了多个烽火台,但长城始终未见踪影。他们又继续向西,一直接近到分水岭以西山那边的长流水,行将出山了却仍未有收获。不得已折返后,他们缓慢向东,逐个山头察看,终于在公路南侧看到一道蜿蜒近1公里的土埂。弃车徒步,走近看果真是长城(标记B)。这道长城起自山谷南侧峰岭较为陡峭之处,沿一条山体脊部向北延伸约1.3公里,横亘山谷。墙体残高约1.5米,基宽约5米,主要由黄土和碎石夯就,墙外有沟堑痕迹,还有一座烽火台与之相连。翻开《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一书一查对,这里应是二关长城。

  《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称,三关长城在这条长城(二道长城)以西不远,只是湮灭殆尽,“今已无从考证”。的确,老赵、小刘自西而来一路勘查,未见其他任何长城遗迹。如此说来,书中记录的两道长城已经寻获。这样的探索未免太容易,他们既满足又有点失望地向头关方向回返。

  日已西斜,下山煞是快捷,转瞬就接近了头关长城。老赵一边驾车,一边仍不住地环顾左右。突然,在斜射的阳光下,一道隐约如长蛇般的隆起出现在公路右侧山坡。两人赶紧停车,疾步爬上山坡,就近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竟是一道严重倾圮的长城(标注为C1)。此道长城自公路所在的沟底起,朝南沿山坡延伸至山顶下的陡崖,总长约500米,残高0.5米,基宽约4米,间有基础向外扩大之处(疑为墩台之所在),由形状较规则的石块砌筑而成。退回公路向西北拐入一条山沟后深入约400米,他们又发现了形制相同、保存状况相近的另一道长城遗迹(标注为C2)直通山顶。

  这突如其来的发现让他们着实有些兴奋,也颇为茫然:如果《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无误,则头关与二关之间不应该有第三道长城出现,那么,该如何解释“平地里”冒出来的这道城墙呢?三关口真的有三道城墙吗?

  “四道长城”现三关

  这次的探寻让老赵和小刘的心里有了更多的疑问,之后,他们又多次来到三关口,之后的探寻活动中有了更让人吃惊的发现。

  一周以后的3月26日,在另一位山友兼摄影爱好者老周的参与下,他们在新发现城墙(C1、C2)和二关长城(B)之间,发现了另一道长城(D)。它位于头关以西1公里处,依隘口南北分作两部分,南侧长约400米,损毁严重,中间多有断续,由块石砌筑。北侧城墙建筑形式极为特别,以不规则石料砌筑,中间填有坚固的灰泥。向敌面的石料保持了整齐的平面,并以白色灰泥严密涂抹,使人无法蹬踏攀越;背敌面墙体凹陷,形成战斗用的胸墙和便于守军蹬踏的台子。这道城墙《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无记载。

  众所周知三关口最多只有三道长城,可眼下却“冒”出了四道长城,该如何解释呢?

  仔细研究《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一书,同时通过访问当地的采石工人,老赵一行认为,书中所描述的二关(B)实为三关。三关长城从未消失,它一直都存在着,只是考古专家因为没有发现头关和三关之间存在着的那道二关长城,便误作三关长城“今已无从考证”;二关应为头关以西那道长约1公里的精致的石头墙(D)。

  如此推论,三关口的三道长城似可一一验明正身了,但是,头关附近那道残破的石墙遗迹(C1、C2)究竟出自何时呢?修筑它又是为了什么目的呢?它又为何损毁得那般严重呢?这些都是未解之谜。(晨风)新闻来源:新消息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