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优待13项津城爱夕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8:53 每日新报

  法规明确年满 60岁即为老年人“九九重阳”本市将调整优待政策李海燕

  10月 11日是我国传统的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全市凡年满60岁的老年人,都将有望享受到过去只有年满70岁的老年人才能享受到的优待政策。昨天,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市商委、建委、市容委、公交、园林、司法、卫生、文化、地铁、轻轨等14个部门日前共同研讨调整老年人优待政策,津城老年人享受社会优待服务的年龄计划从70岁降到 60岁。

  尊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历代治家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保证。本市老年人力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如经验优势、文化优势。为了更好地体现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群的关爱,本市特调整老年人优待政策。

  优待政策 10条扩至 13条

  本市 14个部门经研究决定,除了把老年人享受社会优待服务的年龄降低外,还把过去本市执行的优待服务政策由原10条扩大到13条,包括: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三优先”,免收挂号费,游览公园,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乘公交车和地铁、轻轨等实行免费或半费,乘坐火车到铁路站点购票优先,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物点,除特别展览和专题展览门票半价外,一律免费,观看日场电影享受半费优待,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代书法律文书,对涉及老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刑事自诉案件、民事案件、非诉讼法律事务减半收费,收费公共厕所免费,公共图书馆办理图书借阅证实行半价,公共汽车月票售票处优先购票,优先乘车,孤老户住房实行优先登记、修缮,理发馆(店)、浴池、综合修理部优先服务等。

  可到居委会领《老人优待证》

  近期,在本市居住、有本市常住户口、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将有望领到《天津市老年人优待证》。据市老龄办有关人士介绍,每一张《优待证》上都贴有一张老年人本人的一寸照片,并有本市老龄工作部门盖的钢印公章。《天津市老年人优待证》是外皮为红色的硬塑证件。满60周岁的老年人,可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和一张一寸照片,就近到自家所属的居委会领取《优待证》,也可到自家所在的街道办事处领证,还可到自己所在区老龄办领证。

  老年人占全市总人口 14.7

  %据介绍,国际公认的准则是凡年龄达到 60周岁的人,就应纳入老年人口范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至14%的国家或城市,就可以称该国或该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45亿,已超过总人口的10%。社会学专家指出,我国已从本世纪初正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而据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士介绍,本市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较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目前,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7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4.7%,然而一直以来本市能够享受到优待政策的老年人还不足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本市自1993年开始,一直只对7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优待服务政策,至今已经实行了 12年。

  明确 60岁以上即为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正式出台,它是我国第一部保护老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为我国1亿多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的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同时,明确指出: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伴随着轻轨、地铁等许多城市基础设施的落成、完善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老年人享受优待政策的范围必然需要进一步拓展。

  这部法律还要求,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各级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该法特别要求,老年人患病,本人和赡养人确实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可提倡社会救助;老年人所在组织分配、调整或者出售住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标准照顾老年人的需要;各级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可以在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本组撰文新报记者李海燕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