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会绝不是摆设”—来自厦门市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8:5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福建省厦门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和维权工作,近年来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据统计,截至2004年上半年,全市已有5116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会员数达到23.3万人。前不久,厦门市总工会由于出色地指导、帮助跨国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职工自发组建了公司工会,而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嘉奖。

  面对各兄弟省市工会探询的目光,厦门市总的回答是:我们的秘诀就是努力让每一家
工会都积极发挥作用。

  “工会绝不是摆设”

  “工会绝不是摆设”,日资企业厦门FDK公司董事长的这番认识,源于2000年6月4日凌晨该公司发生的一次火灾。

  由于公司平时忽视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FDK公司在此次火灾中损失惨重,共有8名员工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后,各级工会主动出面协调,帮助企业做好家属的善后赔偿工作,依法维护遇难职工合法权益。就这样,公司董事长与工会干部有了“生死之交”。事故处理完毕,他特地邀请湖里区的一名退休工会干部作为企业顾问,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指导企业工会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在厦门,类似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正是各级工会组织在危难当头与企业患难与共,积极组织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让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建立工会,不仅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非公经济占厦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与这一比例相对应的,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量大任务重。为切实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厦门市总工会在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的同时,努力发挥已建工会的作用,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公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以及考核测评标准等相关文件;广泛深入开展以“双爱双评”为主要内容的建家活动,组织各级模范职工之家与非公企业工会开展挂钩共建活动,使工会“有为”与组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多管齐下抓维权

  工会是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法定基本职责。厦门市总在这一点上毫不含糊,但在维权的方式路径上,却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和各级工会的实际情况,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市总工会自身通过加强市级、产业级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重点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等问题。如市总与商会联合开展“关爱员工、实现双赢———足额支付工资承诺活动”;参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开展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工作等。市总“12351”职工维权热线则承担起快速维权的主渠道作用。统计显示,自今年1至6月,就接到480多位职工反映被单位拖欠工资共121万多元的投诉,经过热线工作人员反复沟通协调,已为这些职工追回了被拖欠的工资达109.9万元。

  市总还通过联合相关部门对非公企业开展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合同签订等法律监督大检查,成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站等,积极整合资源,借助外力,更好地依法维权。前不久,集美区工会就和区司法局联合发文,在区工会设立法律援助工会工作站,同时在外来员工比较集中的杏林外工联、灌口镇和集美北部工业区的侨英街道分设了三个工作分站,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等服务。

  此外,市总还加大投入,建设厦门市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集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就业指导、法律咨询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如不久前成立的来厦员工合唱团,就是厦门市总工会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联谊会组织的一个员工兴趣小组,首批近百人合唱团成员来自各非公企业。中心联谊会专门为合唱团提供培训及排练场地、辅助器材,聘请名家指导,为合唱团成员定期提供系统的、专业的、连续性的培训,努力提高大家的音乐素养和整体素质。

  双赢拓展工作空间

  在非公有制企业,如何才能使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支持工会工作呢?厦门市总明确提出,以有为求有位,以双赢求和谐,以认可求发展。

  为此,市总首先在加强工会能力建设上下功夫。他们配合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探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与发展方向,推进全市十二委办局倡导在全市职工中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今年6月29日,市总工会与当地媒体联合举行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论坛,与会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及企业界负责人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大大提高了有关各方对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企业工会也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针对企业和不同员工群体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提出适当的学习内容和调整学习形式,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太古公司工会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就一直将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共谋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职工的欢迎。许多非公企业工会还成立了女职工周末学校,多方面、多形式、有计划地进行女职工素质培养,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也使企业文化处于健康向上、积极发展的氛围中。

  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拓展了空间,许多企业将图书馆、阅览室、职工之家、职工培训班基地、业余学校、微机室等,交与工会用来做开展“创争”活动的基地。同时,广大职工素质的提高,也为工会工作效能的提高提供了人力、素质支持。如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工会近年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就收到员工的建议近千条,共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达2400多万元。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