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谐深圳,留下一串文明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03 南方日报

  和谐深圳,留下一串文明足迹

  ——写在深圳成立经济特区25周年前夕(下)

  本报记者 吕冰冰

  1000多万生活在深圳的人一点都没觉察到,这座城市刚刚经历了一次“大考”。

  创建文明城市国家检查组从悄然抵深到离开,深圳的街头,没有出现任何迎检的标语、横幅、彩旗,也没有任何全民行动的清洁卫生大扫除,或者摆花、粉刷房屋、整治道路等形象工程。

  对于“国家文明城市”这个称号,深圳非常“在乎”,两年的创建工作,志在必得。到最后“交卷子”的时候,深圳反倒不张扬了。它要让国家检查组看到自己的常态——不论是市容环境、城市管理,还是市民素养、精神气质,都以常态示人。一方面,这是检查组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相信深圳人对城市的感情。”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段亚兵这样说。

  政和人谐打造家园意识

  8月3日,深圳召开清理无照无证经营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秘书长唐杰携6区新闻发言人亮相,面对记者,将深圳此次“清无”的背景、依据、计划、部署、成果,细说端详。唐杰诚恳地说:“政府的重大决策应该让公众了解,要让公众了解,首先是让媒体了解。”这是唐杰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是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感到很有压力”,可是,“与公众沟通是政府的份内之责,这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锻炼”。

  8月15日晚上,南山居民顾江虹从电视上看到了副市长张思平就成品油短缺问题发表的讲话,不由得松了口气。好像自从燃油供应紧张起,他就在等待这个声音的出现,这下,不用满街去找油站加油了,至少可以按公布的油站打一个电话询问,知道有油加才去排队。

  市民的心态、政府的执政方式,在这里构成了一种“深圳气质”。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每每有一种新鲜的感觉:文明、开放、务实、民主、高效——而这些让人动心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

  数学博士李毅是深圳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总,他从自己1万多字的笔记中整理出一封《倡导久远家园意识》的信,在市“两会”上进言。他说,虽然信中提的问题和自己的专业相去甚远,但是他觉得这是每一个有责任的深圳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网上许多关于深圳规划发展的主题,跟帖成百上千;深圳每年的“两会”,都有超过限额几倍的市民申请旁听;事关道路建设、出租车是否增加投放等听证会,都有无数电话打进媒体的热线……因为热爱,深圳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和参与公共事务,关心城市发展的每一个决策。“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深圳市委、市政府弘扬倡导的这一理念把来自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新移民凝聚在一起,进一步增强深圳的家园意识,鼓励引导市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在深圳,自1993年5月8日开始倡导无偿献血,每年义务献血达30吨,至今深圳市民无偿献血总量已超过140吨,其中还有不少O型Rh阴性等稀有血型。去年全国表彰无偿献血奉献奖,1053名金奖中有333个深圳人。据统计,全市已连续多年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100%。这意味着,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做到医疗用血全部来自市民自愿捐献的城市。

  创造世界文明年增长的“深圳速率”

  “效益”之外,深圳的另一个口号是“和谐”。和谐的内涵无比丰富。对于一个城市,如果可以用上充满活力、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这样的词语来描述的话,应该与人们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差别不大。

  这正是“和谐深圳”追求的内涵。

  深圳市文明办委托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制定了由关爱指数、幸福指数、安全指数、人文指数、诚信指数、廉洁指数和环境指数7个一级指标和75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深圳市文明指数评估模型。课题组以2000年为基准期,分别对2001年、2002年、2003年深圳市文明指数进行了科学测算,得出了近4年的文明指数,分别为100.00、107.77、127.62、128.14,年均递增率为9.04%。近一百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1%,据权威机构测算,文明增长率仅为经济增长率的一半左右,财富只有一半直接转化文明水平,其他一半用于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也就是说,世界文明年增长率在1.5±1%。2000—2003年,深圳文明指数年增长率高达9.04%,创造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

  深圳先后荣获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环境500佳”等称号,连续三次在两年一次的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中获得总分第一名,连续三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1999年深圳成为全国首批38个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之一,并在此后顺利通过中央文明委的两次复查。深圳市文明办最近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市民对深圳城市文明程度的整体印象“好”和“比较好”的达到较高比例。

  和谐深圳来之不易

  近年,深圳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全面紧张。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面对的是一个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庞大人口数量。深圳现有近1200万人口,特区内每平方公里承载的人口数量超过了东京和纽约。

  2003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实施“净畅宁”工程,着力于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完善路网、畅通交通,打击犯罪、确保社会安宁。并提出要将“净畅宁”工程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功长期坚持下去。“净畅宁”工程被广大市民誉为“民心工程”,得到全市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支持。

  2004年4月,针对违法乱搭乱建,深圳开展规模空前的“梳理行动”,一年之内就拆除乱搭建和影响市容的临时建筑物38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搬迁了一座中型城市。在腾出的空地上恢复绿化625万平方米,使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16平方米。当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果断全面启动违法建筑清查工作和城中村改造。半年内共组织345次拆除违法建筑行动,拆除违法建筑728栋,面积达31万多平方米。今年5月,福田区渔农村总面积5.1万平方米的16栋8层以上建筑爆破拆除,以这场被媒体誉为“中国城中村改造第一爆”的清拆工作为起点,全市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

  8月1日起,深圳全市又开始了清理无牌无证经营的大规模行动,政府计划用一年的时间,通过“打疏结合、有打有疏”的战略,彻底解决无牌无证经营的问题。

  通往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深圳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清晰的足印。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