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岂止科技工作者热衷做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06 南方日报

  南方时评

  周虎城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发火了。最近在和十几名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座谈时,周主席对科技工作者热衷做官的现象进行了痛斥:“要搞科研就不要当官,要当官就不要搞科研,当了官
就要好好为科研工作者服务,既想当官又想搞科研肯定什么都做不好!”(见昨日《中国青年报》)。

  这番话当然该博得满堂喝彩。科研系统的官本位现象为害甚烈,“学而优则仕”,往往是官也没当好,科研也没搞好。不过,光骂我们的科研人员贪慕权力确实有冤枉之嫌,你想想,当权力能够直接带来利益的时候,当连小学校的娃娃们都在贿选当班干部的时候,当社会中对官员权力依然顶礼膜拜的时候,单纯把矛头对准科研人员的“官本位”思想,岂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科研人员想当官,和普罗大众想当官是一致的,利益就是一把天然衡量的尺子。如果科研系统的官员们不管辖科研经费的划拨,如果科研人员的生活待遇能够按照科研成果的实际进行落实,如果当温总理请袁隆平院士先上车不再成为新闻,那么,我想,又有几个科技工作者会那么热衷于做官呢?

  科研人员想做官,官员们也想显示“学问”,所以才有了“官员型专家”和“专家型官员”的出现。前者是先做学问后做官,图的应当不是学术本身的价值;后者是做了官员再弄学问,到底是真学问还是假学问,怕也只有为官者内心才最为清楚了。然而,正是在这种学术与权力联姻的背后,一本本打着“创新”旗号却无多少创新价值的作品招摇过市。最后,受到伤害的不是权力,而正是在权力之下龟缩着的“学问”,这样的学问又岂能“赶英超美”、独步天下?

  国人想当官,无非是官员所带来的预期价值高于其他职业所带来的预期价值,从另一角度而言,也恰是行政身份往往在人们潜意识里意味着高于其他身份。比如在高校领域,已有二十多个大学校长的级别为“副部级”了,算上“院士相当于副部级”,恐怕,学者专家们中的高级干部也为数不少。这种参照学问或成就给予某一级行政官员待遇的做法比比皆是,即使连寺庙道观也未能免于红尘之外,所以,当你听到处级尼姑、厅级道士乃至部级和尚的时候,千万不要“张大了嘴巴”,皆有案可查。可见,官本位思想之烈,所到之处,几乎横扫,所以,这透露出来的是社会性的不正常,而非仅仅科技领域。

  科研系统的“官本位”,是科技之悲,也是权力之悲。这表明科技从业者和行政从业者都没有固守好自己的边界,而问题是边界的划分依然是权力主导型而非科技主导型,如此,即使划定了边界,越界之事恐亦不能止息。我想,什么时候权力从管制型过渡到服务型、什么时候官本位变成科技规律本位抑或其他,什么时候科技发展才真地有希望,这个社会民主的进步才能免于形式。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