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回扣促使抗生素滥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08 南京晨报

  杜绝“潜规则”,你认为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外科医生收红包、内科医生拿回扣”这一目前医疗界的潜规则,读者朋友,你认为当前有无根治的可能性?对此,您可以拨打晨报热线02584701110或登录西祠胡同“中国城市论坛”讨论版(http//thecity.xici.net)参加晨报调查。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一主任委员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揭底”———在常规手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无差异,但是我国医院目前却普遍存在滥用现象。昨天,接受记者采访的南京医疗界人士指出,除了医生“自保”外,这也与抗生素在流通环节中的高利润有关系。抗生素滥用严重

  资料显示,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为30%。而在我国,近5年内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率在67%—82%之间,抗生素类药物的费用更是占到全部药费的40%。据统计,目前我国使用量、销售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据不完全统计,滥用抗生素是我国最严重的药物滥用行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现象占其中的30%—45%。

  记者在医院采访发现,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在南京医院也非常普遍。常常患者只是某单种病菌的感染,只需对症下药的窄谱抗生素即可,而医生却为求保险,开出一堆广谱抗生素;有的用药方法不当,如联用药种类过多或不合理,频繁更换药物,剂量偏小或偏大,疗程过长或过短等;甚至个别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背职业道德,给患者开许多根本不需要的高档抗生素。 理由一:医生为自保

  对此,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外科主任李洪福表示,目前就外科来说,照理一类手术(无菌)都不要用抗生素,但是看看现在无论哪家医院的一类手术病人———疝气、甲状腺切除、大部分脑外科手术等,术后无不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而且术后用抗生素都在5—7天,这不但会增加病人的耐药性,同时还会增加病人的负担。而医生如此大量用抗生素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为了“自保”,预防术后感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脾科主任刘胜利说:“我发现外科抗生素用得多后,也曾教育过医生,但是他们反问我,如果不用,万一伤口感染了怎么办?” 理由二:利益驱动

  除了“自保”外,对于利润空间巨大的抗生素来说,多用药从中获得回扣也是一大原因。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例道,一种成本为10多元的抗生素依替米星,经过层层加价后,到患者手中时,一下子变成了60多元,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医院、医生瓜分了。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我国惟一的拥有知识产权的药品,物价部门核定的成本为10多元,但是考虑到这一新药在研发过程中耗资巨大,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多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药品,物价部门为该药定出了60多元的零售价,给厂家留出了足够多的利润空间。然而,这并没有让厂家获益太多,厂家一开始定的较高的出厂价,使得该药在医院倍受冷落,迫于无奈的厂家最后把该药的出厂价降到了20多元,把大部分利润让给了流通环节,而这出厂价一降低,该药的销路也就打开了。该业内人士无奈地说,很明显,医生是否用某种药品,受利益影响很大。

  据了解,作为一种拥有知识产权的药品,依替米星的成本要比仿制药高得多,因此,仿制药品的利润空间就更大,也就使得抗生素成了所有药品中利润最高的品种之一,它的利润通常是成本的20倍。 抗生素滥用恶果重重

  去年,省人民医院对各科送检的12248份标本进行培养,从中培养分离出细菌共5338株。在进行病菌耐药敏感培养中,实验人员发现,细菌感染中耐药的菌株层出不穷,从单一耐药向耐多药发展,并且,对抗生素呈阳性率最高的正是常常需大量抗生素抢救生命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标本,阳性率高达61%82%。此外,像老年科、呼吸科以及脑外科病房等送检的阳性率也都在50%60%之间。而阳性率越高,说明病人的耐药性越强。几种常用的抗生素:

  1、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商品名:阿莫西林功效:广谱类抗生素。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见商品名:罗红霉素功效:抑菌剂。

  3、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见商品名:诺氟沙星功效:对泌尿系统感染效果较为显著。

  4、阿奇霉素类抗生素常见商品名:泰力特功效:广谱类抗生素。

  5、盐酸小檗碱常见商品名:黄连素功效:微弱抑菌。

  药师提醒:上述抗菌素中,1-4均为处方药,5为家庭可自备使用的非处方药。

  熊胆胶囊后续

  回扣曝光后药贩子跑了晨报欢迎举报药品贩子

  昨天,南京地区卫生行业纠风办公室的郑副主任介绍,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卖熊胆胶囊的药贩子全部“蒸发”了。

  据郑副主任介绍,在看到晨报的报道后,南京地区卫生行业纠风办公室派专人了解情况,但耐人寻味的是,所有在这家医院卖熊胆胶囊的医药代表都跑了,这就给取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郑副主任提议晨报接到投诉人的举报后,可以先和“纠风办”通气,在调查取证核实后,再由专门负责宣传的部门对外公布。“纠风办”的吴处长也有这样的想法。据介绍,为惩治医院的腐败分子,这次成立的卫生行业纠风办公室属于省市联动的,涉及南京地区的所有医院,不管是省属、部属,还是南京市、区县的医院,全在整治的范围内。从7月25日开始,到8月31日下午600之前,是这次纠风活动的自查自纠阶段。8月31日下午600之前,凡自己主动反映问题的,可以免于查处。

  据透露,在南京市二院卖熊胆胶囊并且涉嫌给医生送回扣的药贩子就是南京人,其药品主要流向南京的第二医院和另一家医院。对于药贩子的去向,南京地区卫生行业纠风办公室希望通过晨报,发动全社会来寻找这名药贩子,有问题把问题说清楚,跑是跑不掉的。欢迎广大市民拨打举报电话。

  知名主任医师索要“7000元红包”后续

  纠风办约见记者了解情况

  南京某知名医院的知名医生向患者索要7000元红包,手术失败后,患者家属要求拿回红包但医生置之不理。这件事情昨天经晨报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昨天上午,南京地区卫生行业纠风办公室紧急约见记者,希望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昨天下午245,记者和投诉人一道冒着小雨来到了南京高楼门饭店。在415房间,纠风办公室的郑建宁副主任和吴处长接待了记者和投诉人。据郑副主任介绍,当天上午看到晨报的报道后,“纠风办”就立刻向本次活动的负责人汇报,负责人表示一定要把医院、医生以及收红包的情况全部弄清楚。

  在415房间,投诉人冯先生的怨气还是难消。语速比平常快了许多,声调也几乎高出八度:“自从那次做了不成功的手术后,患者在这样的阴雨天,胸闷、胸疼得最厉害。再加上医院收了红包,至今没有任何说法,心里更是堵得慌……”

  “7000元‘会诊费’是在手术前还是手术后索要的?”在接待过程中,郑副主任对几个关键的细节进行了详细询问。投诉人回答:“手术前没有任何人提到这件事,在病人推出手术室后,一位副主任医师索要7500元,在家属还价后,这位副主任说,‘7000元最低了’。”

  “医生拿了7000元,有没有出具收条、收据或是在出院清单上注明有这个费用?”投诉人回答:“拿了钱后,没有给任何收据,出院清单上也没有注明这个费用。不过,我们在给钱的时候,做了录音。在手术失败后与医生交涉时,医生也承认拿了7000元钱,并表示对这件事感到很抱歉。”

  “当时在手术复查的时候,是哪家医院作出手术不成功的结论的?”投诉人回答:“做造影检查的就是那家做心脏搭桥手术的医院的内科。”

  除投诉人提供的详细材料外,“纠风办”的吴处长还对补充的情况进行了记录。

  在听完投诉人的情况说明后,郑副主任认为,一下收了7000元的红包,没有任何收据和凭证,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样的数额和情节,属于少见的。他向记者和投诉人承诺:“我们会将这件事一同并入投诉的案件中,并在调查取证后,作出处理。”

  据郑副主任介绍,晨报这几天报道的医院存在的药品回扣和红包问题,反响很大。他提议,晨报开通热线收到的信息可以和“纠风办”先通气,联合打击卫生系统出现的腐败问题。现晨报将双方的投诉举报电话再次公布如下:84701110、86854510(南京晨报),86823413、86823415(南京地区卫生行业纠风办公室)。

  患者家属回顾投诉路:太艰难了

  晨报报道、“纠风办”记录后,反映某医院知名医生收受7000元红包的投诉人冯先生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感到“前程茫茫,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冯先生的失望来自于他和家人一年多来经历的艰难投诉历程。

  冯先生介绍,在和这位拿了红包的主任医师交涉的过程中,这位美国的博士生多次否认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在看到自己医院内科做的造影复查,说明手术不理想时,他先对收了7000元的“会诊费”表示抱歉,并认为手术是不成功的,让家属开个价。之后,家属提出赔偿的数额后,他又断然认为,手术是成功的,可能是患者的身体状况有问题,或是医院造影有问题,内科医生不懂行,瞎写。而对自己的同行———上海一家知名医院和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的诊断,也表示了不屑。最后留给家属的一句话是,“收‘会诊费’已经和医院的领导说过了,院领导要求不能退。你可以申请医疗鉴定,或到法院去打官司。”并加上一句“你们是打不赢这场官司的”。

  在向医院的党办和主管政府部门反映过情况后,将近一年了,没有任何人员和家属进行沟通。而在当时,他们都表示过,会将反馈情况向家属解释。记者陈闻(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