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别人物)“突围情结”中的创新和超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1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福建省漳州市虽然地处沿海,但更多的文化沉淀都指向农业文明。《龙江颂》时代的话语至今还依稀荡漾在纵贯全境的九龙江上。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一些悄悄的变化。

  曾经被视为典型农民身份的茶农成立了工会,他们也能像城里人那样享受社保和医保
待遇;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同样享受着福利分房的待遇,只要工龄满两年,就能得到最低利率的企业担保贷款……

  对于漳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林亚平来说,产业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为工会工作带来的是机遇和挑战,工会依法维权与社会职能的全面拓展正处于历史变迁的汇合点上,期待突破重围。

  林亚平是个性格温和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突破重围的决心和信心。正是这种强烈的“突围情结”,推动着漳州市的工会工作不断实现超越和创新。

  “要仲裁,找亚平”

  在漳州市基层工会,有一个说法:“要仲裁,找亚平”。

  作为工会主席,林亚平还有个特别的身份,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林亚平十分看重自己这个社会身份,因为这个身份,使工会组织和他自己的能量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得以充分发挥。林亚平觉得自己所有的能量的增长与超越全仗一个字———真。不光是说真话,道真情,还敢较真。

  有个企业改制,职工补偿金方案经过了仲裁,但事后发现该企业只报固定工,没有上报16名合同制工人。收购方认定政府与仲裁文件都没有提这16名工人,不给任何补偿。林亚平要求重新裁决,但这时显得阻力重重,连仲裁办也认为既然裁决了,这16名合同工应该走法院起诉的路。而且,还有人说,你现在来“翻案”,当时裁决时你不是也在场吗?

  林亚平愤怒了,一名温和者的愤怒———“这个案子必须重新裁决,理由很简单,因为当初我们错了!”

  最终,那16名合同工得到了补偿,因为林亚平的坚持,他们不需要去法院起诉了,避免纠缠到部门、企业、外商这个复杂的关系中去。事后有人说,这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人动起真格来还真不讲情面。

  林亚平将工会在维权上的话语权看得很重,他认为,在处理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时,需要丰富的智慧,要讲情、讲理、讲法。

  有一家企业破产后,职工长时间没有生活费,要集体上访,林亚平听说后,亲自把工人请到市工会,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将政府、主管部门的人拉到企业,去面对那些贫困者的生活———“让真情兑现承诺”。

  他不仅讲情,也讲理。有一家企业在进入破产程序后,有关方案职代会通不过,原因是没有货币分房,有关部门请林主席去帮忙“做工作”,希望工人体谅企业的困难。他去了,“工作”做下来了,职工得到了货币分房,因为林亚平知道了企业清账补偿之后还有一部分资金。

  他不仅讲情理,也讲法。他与劳动部门之间有过一次关于工伤事故的辩论,他的观点后来固定为漳州处理工伤事故的基调:工伤事故一旦鉴定下来,没什么好商量的,该赔多少给职工,一分都不能少。

  “宁要真花一枝,不要假花一盆”

  1997年林亚平从市经委来到市总,市里调他过来的最大理由是“能调和气氛,能做到多方认可”。

  如今,市总机关工作人员的感受十分深刻,他们用“真实”和“正直”形容林亚平,因为他正直,不用去迎合他,不同观点能够正常表达,工作能够互补互动。

  林亚平说,和谐,才能将工作做实,最终实现“团队突围”。

  漳州市总低保职工档案的管理,在全省属“经验”级的,不光是做法,更主要的是态度。在建立低保档案时,他们挨家挨户去调查了解情况,每年补充更新内容,掌握完整详实的资料。在市政协会上,他讲一个例子:一名单亲下岗女工靠打零工供孩子读书,一日只吃两餐的她没能进入低保,为什么?因为受“名额”限制,目前还没有做到应保尽保。

  这事在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事后证明,这项提案将漳州市的低保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里程。会后,民政部门主动到工会来要特困职工的档案。

  将工作做实,然后有理有据地去面对社会,有条不紊地去改变现实,这就是林亚平的一贯风格。

  金秋助学上报的特因生,必须一家一户去看;在市劳动仲裁办,安排一位法学专业的工会干部去上班,介入每一天每一个案子;创办全省首家职工安全生产技术学校,通过学校向企业辐射,建立实实在在的安全生产技能体系。

  林亚平说:“为职工办事必须讲究实效,宁要真花一枝,不要假花一盆。”花了钱,职工不得实惠的事;有声势,职工参与少,不直接受益或受益面小的事坚决不做。

  “突围之势,在于运力”

  基层工会的组建在很多地区被称为老大难,漳州也是一样。2003年,林亚平以其出乎意料的果敢,决定结束长期以来的“游击战”,对准工会建设最坚固的堡垒发起了进攻。

  虽然,几年“游击战”打下来,创造了一个个组建的奇迹,然而,对于林亚平来说,“例子”永远是个案,他要的是全面突围的理想情景。

  在漳州十个县区中,最北的华安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在这样境况下,工会工作容易边缘化,乡镇工会的组建更是典型的“三难”,每次市总开会,华安县总工会邹主席都坐在最后面,也不发言,因为“工作搞不好没有什么好说的”。

  林亚平心里有数了,他想组建工作,华安就是最顽固的堡垒,也是最好的突破口。

  2003年福建省总千分制考核,华安县总工会毫无悬念地获得倒数第一名,林亚平做出一件出乎意料的决定,将考核分数在全市公布。那时华安县总真的惨了,邹主席跟林亚平说,就为这事被县委“请”去谈了好几次。林亚平说,这是好事啊,丑媳妇见见公婆,不然,让县委领导找谈话还轮不到你啊。现在好了,县委都“关注”了还怕想不出办法来?

  办法真的想出来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华安县总邹主席说,以前县总到乡镇去搞组建大家都躲着,如今到乡镇去,人家老远就迎上来了。现在,华安县总的《关于乡镇工会组建工作纳入党委考核的办法》成为全省工会交流的经验。今年以来,漳州市总全面推广的就是“华安模式”。

  最顽固的堡垒攻下来了,林亚平的体会是,工会突围之势,在于运力,力量之源在于社会。这其中,工会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至关重要,因为本质的突围最终还要回到人的内心。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