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业内人士的担忧:民营医院为何瓶颈多多(上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19 温州新闻网

  近日,乐清仁济医院因超范围经营等多项违法行为,成为我市首家被市卫生局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民营医院。有关民营医院医风医德的问题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业内人士对我市民营医院的现状表示担忧———

  我市民营医院现状究竟如何?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瓶颈?一些业内人士对民营医院的现状为何如此担忧?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民营医院及主管部门。

  凭借“小专科”站稳脚跟

  温州民营医院起步早,发展快。1989年,全国第一家民营医院“华侨骨伤科医院”在温州兴办后,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执业的民营医院有26家,筹建的10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民营医院在创办初期,纷纷采取了“专科立院”的做法,以单一科室或单一疾病作为医院的经营范围。“华侨骨伤科医院”、“温州康宁医院”、“温州糖尿病专科医院”等民营医院,都是以特色专科作为医院招牌。事实也证明,专科让温州的民营医院形成区别于公立医院的特色,满足了部分人的需求,逐步从医疗市场上生存下来。目前,这些医院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平稳规范,发展前景乐观。

  随着自身不断发展,我市部分“专科出身”的民营医院逐渐转向“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格局。在26家已执业民营医院中,除了其中四五家是真正的综合医院外,其余医院大多是专科医院或者“大专科、小综合”类型的医院。据市卫生局统计,目前这26家已执业的民营医院拥有床位1700多张,投资总额近4.5亿元,登记注册的医护人员达2000多名。

  投资规模大、医院数量多,民营医院在温州是否都有市场?“部分老牌的民营医院效益不错,一些后来开办的民营医院也都有明显的发展。”市卫生局一位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获审批筹建的民营医院就有6家,如果没有市场,投资者不可能如此热衷于进入一块充满竞争的领域。

  该人士同时指出,民营医院是医疗市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兴办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市场的细分,增加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而且民营医院推出的人性化服务、高端医疗等,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如果发展得好,民营医院将是公立医院的很好补充。

  诚信缺失成发展瓶颈

  相对于其他市场,医疗市场的开放滞后了十几年。开放之初,难免出现无序混乱的局面。接受采访时,不少民营医院的负责人对我市民营医院的现状流露出担忧。一些人表示,随着竞争的加剧,良莠不齐的情况已经出现,而且医院自身发展中一些干扰、困惑也逐渐摆在面前,其中“诚信危机”就成为不少民营医院发展的瓶颈。

  在市区街头,记者就市民对民营医院的印象,随机采访了50位普通市民,其中超过六成的市民认为,“民营医院社会公信度差,不值得信赖”,只有3位市民表示患上“小病”,愿意到民营医院就诊。

  “一家医院违规操作,一经曝光,砸的是全体民营医院的招牌。”市区一家民营医院的负责人认为,像乐清仁济医院将科室承包给他人经营的违规行为,根本无法保证医疗质量。承包者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采取的是掠夺式的短期经营行为,能赚就赚。一旦出事,承包者逃之夭夭,医院却得赔上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实在不值得。

  这位负责人指出,如何改善老百姓心目中对民营医院的形象,恢复群众对民营医院的信任,已成为真心想办好民营医院投资者的当务之急。

  其次,市民对民营医院的广告也颇有微词。许多人认为,民营医院借广告吸引患者,本无可厚非,但夸大其词的内容、粗俗低劣的画面容易倒人“胃口”,令人反感,这样非但达不到广告应有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成为民营医院自身“硬伤”。我市工商部门上半年对医疗广告进行监测的结果显示,在监测到的21314条次医疗广告中,2482条次涉嫌违法。

  市卫生局有关人士认为,由于医疗行为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夸大医疗效果广告,表面上看似乎集聚了人气,短期里可能也会产生效益,但实际医疗效果是“吹”不起来的,更是“吹”不长的。一旦实际效果和广告内容相去甚远,就会砸了医院的牌子,所谓“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企图通过夸大医疗效果,甚至以虚假内容误导大众的广告来求发展,只能是饮鸩止渴。

  人才税收困住民营医院

  医生医术好不好,是决定病人选择医院的关键因素。由于医疗卫生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滞后,我市民营医院普遍感到人才短缺,这也是目前民营医院发展瓶颈之一。为解决人才缺乏问题,我市大部分民营医院的办法是全国招聘“名医”和邀请专家“走穴”。专家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每周来坐诊一次,难以从整体上提升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平。7月1日卫生部全面发布“禁止医生走穴”公告后,一些靠“走穴医生”撑起门面的小规模民营医院,便陷入了人才缺乏的困境。

  请人难,留住人才也难。据一位在民营医院负责人事的女士透露,民营医院互挖墙脚的事情时有发生,人才高流动率也让很多医院疲于招人,招得勤走得也快。由于无法形成自身的“老、中、青”人才梯队,我市绝大多数民营医院依然避免不了“人才断层”的窘迫。

  除了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外,我市民营医院和全国其他各地的民营医院一样,也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歧视”。

  目前我市与全国一样,将民营医院区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者接受不同的管理。根据我国对民营医院的税收规定,为了支持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享受一定的免税优惠;3年后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而非营利性民营医院跟公立医院一样,没有税收负担,但必须实行与公立医院一样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记者了解到,目前公立医院的政府财政补贴大概要占到总收入的8%到10%,且没有税收负担。而根据业内公认的测算结果,税收负担(主要是营业税及所得税)占到营利性民营医院总收入的8%左右。所以,营利性民营医院除没有财政补贴外,还要承担8%左右的税收。两者相加,民营医院的成本比公立医院要高出16%。随着三年免税期的临近,民营医院一旦要交税,很多民营医院将难以为继。

  诚信、广告、人才、税收等危机困住民营医院发展脚步,滞后的管理条例也让卫生主管部门在对民营医院的管理引导中有所束缚。我国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1994年制定的,其中部分条文规定与目前医疗市场和医疗机构的现状已经不太相同,可操作性差。

  诸多发展瓶颈和困惑,导致民营医院整体实力难以与公立医院抗衡。据一家新进入温州医疗市场的上海某医院投资集团调查,温州90%的医疗市场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中。

  “没有人才、没有技术,我们连自身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和公立医院竞争。”一位民营医院负责人指出,我市民营医院必须要寻求突围。(温州都市报记者朱奕 实习生 王婷)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