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争鸣:反驳腐败滋生重要原因就是杀得太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39 人民网

  搞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凭主观意志冒进,建国初期的“大跃进”就是一个教训。同样,反腐败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需要探寻其中的规律,在反腐败中希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思路同样也是不正确的。

  按理说,同在一个“坛子”里真心诚意反腐败,不遗余力为百姓鼓与吹的都是一个战线的战友,我在这里斗胆为有这种“冒进”倾向的朋友把把脉,权作“铮友之言”。

  表现一:固执地认为解决腐败的办法就是“多杀”。反腐“冒进者”多奉行严刑峻法、重典治腐,认为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杀得太少,对官员的威慑力不够。例如近期不少网友对余振东、马德这两个腐败分子不处以极刑的判决就颇有微词。事实上我国被处以极刑的腐败分子数量居全世界之首,并被一些西方国家以人权为由加以诟病,惩处的决心和力度是有目共睹。我认为,腐败分子固然忌殚死刑,但死刑的威慑力不应被无限夸大。其一,大多数腐败分子都怀有侥幸心理,当面临伸手即可得的诱惑时往往会不惜冒杀头的危险,所以反腐败的关键还在于源头治理,使腐败分子不易得手,不能得手;其二,历史经验也表明,“杀头”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能最终有效治理腐败。如明太祖重典治腐,杀人如麻,但明朝的腐败分子好像杀不胜杀,猖獗程度为历代之最。另外,一个腐败分子的杀与不杀,只能依据法律,一味地强调多杀,有“运动式反腐”之嫌,违背了现代法治精神。

  表现二:对其他反腐败办法的探索不“感冒”。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似乎不少廉政举措总是被某些网友视为“做秀”或“无用功”。如有成都新度区的廉政承诺、郫县的局长电视道歉等等,这些消息一经在网络刊登,指责之声,屡屡有之。有网友明确表示,“这种道歉,就是一种作秀,于事无益。”对于这种看法,我是很不以为然的。诚然,上述招数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但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天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腐败现象的出现,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而在举国上下一起大力治理的情况下,廉政之风已经愈刮愈猛,廉政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具体反腐败办法的探索,是合情合理的。在探索中,我们不排除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大趋势上看,这种探索是有益的,要允许探索。有些做法未必都是“做秀”或“无用功”,那些朋友的大棒子打得是不是急了些?

  表现三:感情冲动,易于被利用。笔者以为,反腐“冒进者”多为热血青年,他们大多嫉恶如仇,怀有对社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这些富于朝气的青年人为社会注入了活力,对不少社会顽症痼疾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但热血沸腾的另一面也可以是感情冲动,易于被利用。如万州谣传的“

公务员打棒棒”事件,就有别有用心的人编出了“公务员当街砍下棒棒双腿”的谣言,何等血淋淋,还编造了“棒棒只是不小心擦了一下公务员的情人”等大量所谓细节,用煽动性的语言和细节鼓动利用青年人。网络上就有不少青年学生上了当,听信了谣言,贴出大量的贴子,表达不满情绪,对事件的发展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我个人以为,反腐败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事业,饱满的热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可贵的,但在具体斗争中我们还需要更加理性更加冷静的看待和处理问题,这是反腐“冒进者”比较缺乏的地方。

  总之,腐败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牵扯众多的社会问题,治理腐败需要上下联动,全民动手,多管齐下,既不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但同时也不能脱离实际,恃勇冒进。作者:伍文澜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