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区创业中心正向创新中心转变, “创业场”正变成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鲨鱼苗”从这里游向大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43 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古月

  这里被形象地称为“动感地带”,平均每3天就接受一家入园的孵化企业。

  许多燃烧着创业激情的人在无锡新区科技创业中心找到了用武之地,370多家企业在这里获得了初生企业所需的温度、养分和阳光。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先生把这些孵化中的中
小型科技企业形象地比喻为“鲨鱼苗”。

  最初,创业中心的建设是由政府投资,成为招募企业入孵的去处。但新区不久就发现:建设自主创新的平台,更为关键的是要拥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于是,新区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引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政策扶持,以期提升高新技术及产品的贡献份额。

  “由创业向创新转变,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平台”,中心负责人说:“火炬中心海外科技园、小天鹅研发中心、软件测试等项目都在准备进入这个平台。”围绕IT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有目的地选择一批具有发展后劲的技术,着力培育未来的主导产业。在实践中,这里创建并形成了创业培训、信息网络、中介服务、实验室共享、投融资等创新服务体系;为初创企业建立为期18个月的“辅导员计划”,由国内外专家来会诊;建立全球信息的四级服务网络,开发短信群发系统;每年为企业申报各级基金支持,今年的“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论证”的基金就达400万元。而16家法律、财会、金融等中介机构支撑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营造着让“鲨鱼苗”快速生长的环境。

  “孵化器在孵企业得到了更好、更为有效的服务,使一批‘毕业生’成为推动区域创新、拉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施正荣回忆着企业在“哺乳期”所得到的呵护和扶持。这位“海归派”创建的尚德太阳能公司,在新区科技创业中心的培育下,公司规模已达到8亿元,并实现80%外销。用他的话来说“企业已开始游向大海”。

  “创业场”变成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目前,新区年均孵化各类科技企业120家,到2007年科技企业的总数将超过1000家,同时孵化毕业率也在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这个开放型科技孵化体系的孵化面积已经达14万平米,共培育了OFFICE集成办公软件、超薄型晶体硅太阳电池、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掺铒光纤放大器等4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化项目。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