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称美国对华战略从遏制转向融合牵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50 新华网 | |||||||||
新华网8月23日消息 香港《大公报》近日发表黄万转撰写的文章,认为中美正在酝酿形成一种新的战略关系。说美国对华的软硬兼施政策,过去是简单的遏制加接触,现在有可能变成“融合牵制”。 美国不再追求也不可能实现全面围堵中国的崛起,而是通过强化美日同盟、美印准同盟等等,并企图协调美欧关系共同应对中国,企图延缓中国崛起的速度,减少它对美国利
最近,中美关系中有不少新的值得注意的动态,它主要发生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前后。这些动态说明什么问题呢?国内外都在关注和探讨。 客观因素制约主观战略 笔者认为,中美正在酝酿形成一种新的战略关系。要客观地观察和把握这种新关系,首先必须在理论上划清界限,那就是大国间如何相互评估和界定对方,这是一回事;而现实的双边关系在客观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不能完全按照大国的主观界定来实现,这又是另一回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比如,如果美方视中方为战略竞争对手,并在主观意图上要加以围堵和遏制,那么中方对美方也一定会有自己的评估和界定,并且要采取一系列的反围堵反遏制的政策和举措。再加上世界上各种重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有邻国的、区域的、国际的、以及人类共同的敌人的,包括恐怖主义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种种主客观因素都会制约中美双方的主观界定和主观战略,使它们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实现。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中美双方除了有竞争甚至对抗的一面以外,还有一系列共同利益交集点,也还有各自都要避免的、例如全面战争和核大战等。这些复杂的因素,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国内的和国际的、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中美关系在客观上会逐渐走上一种双方都可以接受或至少是暂时可以接受的共处关系,而不是一种有你无我的关系。毕竟共同的地球村只有那么一点,抬头不见低头见。 北京今夏奇热,但是却挡不住四位重量级部长接踵来访,其中包括在短时间内第二次访华的赖斯国务卿。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左立克7月31日按时访华,与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进行首次战略对话。这种对话当时是中方主动提出的,而美方很快就予以同意。这就表明,美国终于被迫承认中国正在崛起的事实,承认中国在世界的战略地位,愿意同中国展开战略对话。紧接着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重新在北京启动,由于东道主中国的积极努力和美方的合作,这次会谈虽然没有就联合声明达成协议,然而正如中方代表所说,我们虽然还在山下,但已看到山顶了。因此,六方会谈将在月底重新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代表在这次会谈中态度明显不同,她表现出积极和一定的弹性,表现出解决问题的愿望,对中方的努力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不像过去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说什么中方在六方会谈中缺乏诚意。这次会谈后美方代表明确地对记者宣布,美方认为美国和中国在这次会谈中都已经尽了力,如果这次会谈不能达成协议,美方还要继续同中方合作来解决朝核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这样复杂的大事,今次能谈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是中美双方进一步努力合作的结果,当然也还有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的共同努力。 高层会晤频繁有共识 况且不久以前,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曾有过两次重要会晤,并达成了重要共识。 美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躁动着一股关注中国、介绍中国、议论中国的热潮,至今绵延不绝。美国政界的重量级人物,影响巨大的主流媒体,工商业家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纷纷卷入。五角大楼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修改并推迟三次才得以出炉。它的结论和措辞虽然还使中国人民感到不爽,但已经比前两稿要温和得多。据说是已经掌握了美国诸多实权、以赖斯为首的国务院的影响所致。看来,美国著名鹰派拉姆斯菲尔德所主管的五角大楼,已经不再能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影响了。赖斯为布什所高度信任,她对布什也有相当的影响,这是中美战略关系有所松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其一。 其二,过去美国对中国是否能够崛起将信将疑,因而放松了注意,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现在美国媒体都为此而问罪美国政府。而现在情况不同了。如今几乎所有的美国政要和高官,包括布什、赖斯和拉氏都肯定中国正在崛起,而美国不可能阻挡它。美国只能努力使中国的崛起朝着与美国合作或不损害少损害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按照美国政府的理念,过去面对的是“中国问题”,而现在要应对的是中国崛起和强大的问题,对于后者,只能加以引导和影响。美国政要在新加坡公开声称,美国从来不想遏制中国,而且也遏制不了,美国从来就没有遏制这个概念,而只有平衡这个概念,就是要使中国军力和亚太各国的军力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保持均势。前不久,赖斯把这个意思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她说:美国欢迎中国经济的强大,因为这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美国希望看到中国的军力能和亚太各国的军力保持平衡。 将遏制改为“融合牵制” 这就是说,美国对华的软硬兼施政策,过去是简单的遏制加接触,现在有可能变成“融合牵制”。因为中美两国利益的交织程度以及中国和周边多数国家经济的互相依赖程度,使得简单的遏制政策不仅得不偿失,而且也得不到多少国家的支持,连美国的军事盟友澳大利亚和韩国等等均不支持,况且也遏制不住了,因此最近各种新概念就应运而生,什么“对冲”、“平衡”、“融合牵制”等等。所谓融合,就是更深层的接触,从国家首脑的频繁会晤、各部长的业务对话到高层的战略对话等等,形成一种沟通机制,企图借它准确地把握中国崛起的脉搏,引导中国发展的方向,实现美国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损失的最小化。而所谓牵制,实际上是更务实的遏制。美国不再追求也不可能实现全面围堵中国的崛起,而是通过强化美日同盟、美印准同盟等等,并企图协调美欧关系共同应对中国,企图延缓中国崛起的速度,减少它对美国利益的冲击和损害。 高处不胜寒霸主不好当 对中国经济强大所持有的矛盾心理,美国媒体对中海油并购尤尼科事件前后的不同态度,就是一个有趣的左证。当初媒体和国会一样,对中海油的并购纷表反对,大肆抨击,说它威胁美国的能源安全,威胁美国的利益,鼓动政府予以封杀,有的甚至还主张要痛击中国。然而在中海油放弃并购以后,媒体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花脸变成白脸,批评美国国会和政府应对错误,放弃自由贸易原则,损害股东的权益等等。诚然,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和共生性已经是客观的现实。赖斯说得好,中国经济的强大有利于美国,而中国经济的衰退不利于美国,这在美国已经不仅是企业家们所懂得的道理了,美国媒体的变脸正证明了这个问题。 中美连手阻止日本等四国“入常”,也是一个有趣的政治左证。当初谁能预料到会是这样的呢?美国的确害了“霸主综合症”,她不允许任何国家包括她的亲密盟友对她有任何威胁或挑战,为此,她可以不择手段、同自己的对手采取联合行动,来阻止亲密盟国对她的挑战。难怪日本政府要对美国提出抗议了。请勿忘记,日本是头一个通过珍珠港事变对美国迎头痛击的国家,而美国是头一个对日本实施原子弹轰炸的国家。两国虽然是军事盟友,却不可能是完全一条心。美国对日本尚且如此,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和惧怕就可以想象了。这个霸主也不好当啊,高处不胜寒! 中国外交比美国更主动 其三,中国的实力比美国仍然差得很远,这在长时期内都会是如此。然而中国也今非昔比了。她有所壮大了,她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因此中美战略互动的态势也有所不同了。过去历来是美国主动,中国被动;美国采取攻势,中国采取守势。而现在,在某些时候、某些领域和某些问题上,态势倒过来了。美国对这种态势的有所逆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开始她视为中国威胁论,如今很多人还是这样看的。但是也有一些清醒而务实的人懂得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据民意调查,世界多数国家对美国的印象不佳,对中国的印象却不错,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中国同一些主要大国的关系和周边国家的关系都得到全面的推进,一系列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多边组织也如雨后春笋,使得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有时也把握了一定的主动权。 这一切都使中美战略关系正在酝酿变化,并将继续变化。对此加以捕捉,正确因应,趋利避害,使中美实现松动和双赢,形成这样一种战略关系,对全世界都有战略上的好处。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曲折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