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近社会工作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0:18 人民政协报

  有人说“他们是拿工资的雷锋”,他们以职业化的姿态将专业的技巧和手法融入“助人”之中,使“助人”成为一个 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工作岗位”,这个讲求“敬业”、“责任”、“专业”、“创新”、“协作”、“规范”,超越传统三百 六十行之外的新“行当”,就是“社会工作”。他们以新鲜的面孔经历着尴尬的处境——

  现在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但在这样一个大学生的就业高潮中,却出现了一
个怪现象:国内许多大学社会工 作系的学生们在实习时被抢着要,成为“香饽饽”,但毕业时却找不到接收单位,就业成为难题。由此引发出社会对社会工作 者的了解、认同、接纳问题。记者以社会工作开展较早、较广泛、人们认知程度相对较高的广州为例,走近社会工作者,近距 离了解他们的情况。

  受国内社会工作整体起步晚的影响,广州的社会工作和国内大部分地区一样,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 ,社会工作的面还相当狭窄,而且就社会工作的从业人员来说,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处处长蔡志华表示,“他 们主要从事街道居委会工作,素质参差不齐,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老年人、孤残儿童收养、精神康复、社区、婚姻 等社会工作领域都缺乏或没有专业社工。目前我国从事社会工作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只是“准社工”,普遍缺乏专业知识,专 业社工短缺的现象正逐渐显现出来。中国的社区工作要专业化,就必须打破专业人员缺乏的“瓶颈”。其实,社会工作应有它 的专业标准,否则社区项目就不可能做得很“专业”;弄不好,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还可能会受到“外行”服务的伤害。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专业社工非常紧缺;另一方面正规的社会工作专业高校毕业生却因得不到社会认可、求职无门 而大量流失。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从业者成为经过专业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的专门人才。中国社会学会副 会长吴铎透露,我国在10年前就有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时至今日,全国至少有200所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以每所学校 招收50名学生计算,每年毕业的学生就有1万名。学校在不断培养人才,但社会上却没有专门的岗位去接纳他们,即便是民 政部门每年也只能接受其中百分之一二的人,大量的人才就这么流失了。

  何谓社工社会工作者这个职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已经存在了50多年,但是 在内地却是几年前才出现的新职业。2004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的 职业标准正式公布,社会工作开始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社工“助人自助”,帮助一个人自己面对并且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他们科学地助人,专业化地助人,这就需要专业 知识。社会工作学是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以“实用”和“适用”为目标整合到一起的一门应用社 会科学学科。

  在中国,社工刚刚起步,很多人误把社工等同于义工。从表面看,社工有酬劳,而义工一般是义务的。深一步看,“ 社工”是具有系统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在国外,社工需通过合法注册,领取专业牌照才能上岗,他们的职责是为社会的 每一个公民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他们所发挥的专业特长是有偿的。而“义工”,主要是社会上一部分有余力的,通过爱心与 他人沟通,改善他人

生活质量的人群。

  

和谐社会呼唤专业社工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 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张文方院长介绍说,社工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英国的《济贫法 》颁布至今300多年了,作为政府社会工作的开端,社会有责任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把人道主义、人文精神贯穿到日常生活 中去。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工作非常必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不解决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工作可 以起到减震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预防解决社会问题,减少社会犯罪,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 障的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等方面,社会工作都是重要的一环。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社会上便出现了在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的情感陪护,社区里 协调邻里关系的调解人,

医院里协调医患矛盾的人员,以及在监狱或看守所对罪犯或嫌疑人进行疏导、规劝的司法社工等。某 慈善救助社的社会工作者每天的工作是对街头的流浪行乞人员告知到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引导 和护送到救助站。在上海,一些医院设有社工部,有专业社工负责协调医患的关系,化解医患纠纷。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 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大多活跃在社会福利、社区矫治、司法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 等广大领域扩展。他们发挥的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正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统计显示,广州目前有政府支付薪酬的社会工作者近2万人,其中,广州市市区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了8000多人 。主要在协助青少年教育、妇女工作和残疾人康复辅导等领域开展工作,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工作平台。尽管如此,我国很多 实质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仍面临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社工作为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目前的从业者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 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 的社工。

  专业化超前职业化华南农业大学社工系副主任卓彩琴老师介绍,如今国内社工的发展遭遇尴尬的关键原因是专业化走 在职业化前面,“先有专业,再有职业”。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相继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是整个社会从观念到制度 建设各方面为社工职业化生存提供的大环境尚不具备。社工教育依照国际标准进行,学校也与许多单位达成了实习协议,但是 从国外舶来的理论在国内应用起来却常常水土不服,同时缺乏专业社工生存的土壤。

  如今,广州每年都有一二百名社工系的学生毕业,如果没有正式职业和岗位让他们发挥所学所长,专业的发展也会受 很大限制。中山大学社工系主任罗观翠老师认为,青少年、老年人问题以及家庭问题都应有社工参与解决,此外社会政策的制 定也需要社工参与。对一个城市来说,一个社区至少应配备一名社工,民政、妇联、共青团、老人儿童机构、残疾人机构等都 应该有专业的社工,中小学也一样。“要使专业社工真正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是要在制度和政策上给予配套” 。

  观念更新待时日中山大学社工系的大四学生黄伟坤说,在香港实习时,在公交车上有老人家听说自己是社工,直夸不 错。相比之下,内地对社工这一职业的认同和熟悉尚须时日。关于自己学的专业,朋友家人问起来他都要费力地解释一番。据 罗观翠老师介绍,中大今年第一批社工系学生毕业找工作时,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福利机构有需要社工的岗位,但是上级主 管机关不清楚社工的专业和概念,误以为需要社工的专业是“社会学”,并明文写进了文件,招聘时,很多社工系的学生前去 应聘时,都被应聘单位挡在门外。于是,原本需要社工的岗位就因为文件的明文规定使很多社工系学生被拒之门外。很多学生 到对口单位实习,常常被单位当作杂工来用,难以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对此,大三学生李钦感到哭笑不得,“去实习时,一 去就做护理性的工作,或者把社工当万金油用”。社工要在中国有所发展,首先要改变社会对社工的认识偏差,只有这样,才 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工职业化的问题。

  没编制、薪酬低据统计,内地社工系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不到30%,大量专业人才学非所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之一便是专业社工遭遇了没编制和薪酬低的现实。

  在发达国家,从事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和体面的工作,报酬也很不错。近在咫尺的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收入稳 定,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2万元-1.8万元港币,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而在内地,情况则大大不同。很 多有志于从事社工工作的学生常面临用人单位没有编制的尴尬处境。没有编制,意味着待遇不同,户口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将 来结婚、生子和个人生活必然面临更多的困境。如今很多学生想做社工但苦于没有编制,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黄绍宽提到这个 问题时说,“名不正,言不顺,在职称菜单中找不到‘社工’一栏,人事局文件中也没‘社工’这一栏”。除此之外,社工的 薪酬普遍偏低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据华南农业大学的卓彩琴老师介绍,华农社工系去年有位毕业生本来是去东山区的一家福 利机构工作,但待遇太低,无奈之下,这位同学只好另谋高就了。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