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年流感疫苗改用新配方流感季将到提醒预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9:10 桂龙新闻网

  本市9月开始流感疫苗接种

  暑热退去,又到了一年一度流感疫苗接种时间。今年新流感疫苗“配方”又有变化。去年的甲3型“福建株”被“加利福尼亚株”取代,另外两个病毒株则没变,接种仍从9月开始。这是记者从今天上午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主办的流感预防研讨会上获悉的。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今年流感全球重点防范的仍是甲1(H1N1)和甲3(H3N2)病毒。在今年的疫苗中,另一个甲1病毒成分没变,还是新喀里多尼亚株;乙型病毒株也仍是“上海株”。

  儿童疫苗增加供应

  专家介绍,专门供3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流感疫苗,今年将有较大幅度增加,以往儿童剂型供应偏紧的局面有望改观。除老牌赛诺菲巴斯德公司之外,至少还有1到两家国内外疫苗公司也将供应疫苗。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刘克玲说,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往往是家庭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有孩子的家庭比没孩子的家庭流感发病率会增加30%至40%。

  刘克玲强调,在家庭中预防流感是非常重要的。有调查显示:流感在家庭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家庭流感发病率比平均值高出10至20个百分点。流感患者在发病前后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家里,而这段时间正好是流感传染性比较强的时期。但目前在我国,对于家庭中老年人和儿童的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还是很低。在去年流感疫苗的接种总量中,3岁以下婴幼儿仅占1.3%;60岁以上老年人占3.8%。

  流感疫情平稳不可掉以轻心

  每年的10月到第2年3月是北京流感的流行季节。自1998年末至1999年初本市发生流感流行后,近年来本市的流感疫情相对平稳,易使人们放松警惕。为此,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唐耀武教授提醒人们要特别注意:一是流感发病非常突然,经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暴发,并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范围和人群的集中发病,所以人们切不可因为流感的表面“平静”而松懈预防。他说今年早些时候的局部“流脑”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是从2003年底至今,东南亚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禽流感”流行,虽然“禽流感”和人流感不完全是一回事,但历史上的两次全球性流感大暴发,都是因为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发生基因替换,导致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引起的。(记者张雪梅)

  调查显示:“扛”流感多过“防”流感

  今天上午,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公布了他们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6成以上的人认为流感不严重,近一半的人认为流感就是重感冒,反映到家庭中,流感预防措施“盲点”多多。据悉,该调查是今年4到6月进行的,涉及北京等7个城市的2160名居民。

  多数人“小看”流感

  调查发现,虽然很多人知道流感传染,但有72%的人并不知道流感是我国的法定传染病。中青年比老年人更不重视,在中青年人中,认为流感严重或非常严重约占三分之一,而60岁以上老年人认为流感严重的则超过46%。

  “扛”流感多过“防”流感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应对流感不是防,而是“扛”。去年全国流感疫苗人均接种率为1%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在20%以上。对流感缺乏重视,认为接种流感疫苗太麻烦,顾虑接种流感疫苗不安全是影响流感疫苗接种的3个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83%的被调查者错误地认为抗生素可以治流感,所以当出现发烧、咳嗽和咽痛等流感症状时,多数人选择先吃消炎药和退烧药,直到高烧持续不退时才去医院。“扛”流感的现象相当普遍,有近7成的人是在高烧2至3天后才去医院看病的。而且带“烧”坚持学习工作、上班上学的现象很普遍。

  家庭预防有误区

  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都拿对付普通感冒的方法来应对流感。调查还发现,国内家庭中最常用的5种流感预防方法是加强锻炼、注意保暖、饮食调节、室内通风和服用板蓝根,不少家庭还会采用“熏醋”等方法预防流感。很少有人提到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

  至于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采取更为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段,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同正在发烧的家人共用餐具或分享食物、经常对室内家具表面进行擦洗消毒等,却少有人提及。只有不到8%的人认为有必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比如照顾孩子或老人时戴口罩、尽量通过电话问候家人等;近90%的人认为没必要因为家人发烧而“疏远”家人。

  来源:

  新华网 选稿:梁凯昌 作者:北京晚报 张雪梅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