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论伟大的抗战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06:5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5日电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人民日报》今天发表题为“论伟大的抗战精神”特约评论员文章称,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31年,日本军队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军又悍然发动“
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华民族被逼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对数十年来处心积虑图谋灭我的日本帝国主义,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然而,让全世界感到惊讶的是,中华民族这个曾经饱受欺凌的古老民族,在最险峻的关头巍然挺立于世界东方,不屈不挠地抵御着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创造了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歼灭日军155万多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伤亡总数的75%以上。中国军民为此付出了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的巨大代价。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正是中国军民持久而顽强的奋战,摧毁了日本法西斯称霸世界的狂妄梦想。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一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曾自豪地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到了清朝中叶,中华民族已经落伍了。1840年,英国舰队用大炮轰开了大清王朝紧闭的国门,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曾经创造璀璨文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甘忍受压迫和奴役的民族。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盘剥,中华儿女拯救祖国的斗争此起彼伏,绵延不绝,但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打击下,无一例外地遭到失败。在中国人民心头燃起的希望之火一次次熄灭,民族精神在屈辱和黑暗中饱受压抑。

  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中华民族艰难前行。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开始觉醒,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正因为这种深刻变化,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他们所面对的,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是他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中国了。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那样:“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觉醒起来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有力量同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一场“决死的战争”。当时的一篇文章有这样的描述:“在中国广大的地域上,正展开着抵抗暴日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数百万的将士和武装民众置身炮火,视死如归;千万的难民流离道路,无所怨咒;数万万的后方人民,忍受一切痛苦,共赴国难。”中华民族的觉醒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正是抗战精神得以产生的深刻背景和深厚源泉。

  二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战场。

  “中国有强大的实力抗击日本吗?”当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询问杨虎城将军时,杨虎城这样回答:“谁能从理论上解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力量不在飞机和坦克,日本拥有更多的飞机和坦克。我们的力量就在于我们懂得我们必须抗日。这不是单纯的物质力量问题,它需要我们面对现实,有坚定的意志,只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志,我们就有力量抗战。”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出了这种“坚定的意志”,用热血和生命浇铸了千古不朽、熠熠生辉的抗战精神。

  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一场企图灭亡全中国的战争。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要自由还是当奴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中华民族岂能接受这样的命运!“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斗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灭。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这不只是抗联将士的豪迈誓言,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民族患难的时代,这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砥砺着人们“血战到底的气概”,坚定着人们“光复旧物的决心”。1938年,在武汉的一场抗战献金运动中,两位断了腿的辛亥老兵,拄着木棍爬上台去,献出两块大洋,说:“我们年老残废,再也不能扛枪打鬼子,谨献两块大洋,买几粒子弹。”这种浩然之气概,不屈之节操,激励着中华儿女赴汤蹈火,殊死奋战,使救亡图存成为可歌可泣、英勇卓绝的斗争。

  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是历史的经验;“人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国必自亡而后人亡之”,这是历史的警训。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并屡屡得逞,就在于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给外敌以可乘之机。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说:“亡国的危险临在每个中国人的头上。即使过去有着怎样的深仇积怨,便算是杀父之仇罢,在这大难当前的日子,也不应再记往日的仇恨,而唯有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当前最大的敌人,在‘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着抗日’的原则下和衷共济,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奋斗,才是出路。”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化敌为友,实行第二次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中华民族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用血肉筑成了一座侵略者不可逾越的新的长城。身处海外的1000多万侨胞,慷慨解囊,踊跃捐输,支援祖国抗战,数万侨胞返回祖国,直接奔赴抗日战场。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不仅在岛内开展了艰苦悲壮的抗日斗争,还有5万多人渡海翻山,回到祖国大陆参战。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焕发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燃起了人民战争的熊熊烈火,促成了规模空前的抗日运动和抗日战争,改变了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前途和日本帝国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

  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然而,中国人民一旦明白,面对野心勃勃、欲壑难填的侵略者,无论怎样善良地忍让都不能求得和平的时候,一旦他们明白,需要付出自我牺牲以求得民族的生存和荣光的时候,他们的胸中理所当然地激起气节之魂、豪迈之气,愤然而战,视死如归。在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的杀戮面前,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日军的枪炮,保卫神圣的家园。他们以气吞山河的气概、沧海同深的志量,在中华民族史册上谱写了辉煌璀璨的一页:或沥血孤营,或横刀敌阵,或裂身银汉,或碎首沙场,或毁家纾难,或宁死不屈。死事的惨烈,慑匪寇而泣鬼神;人格的崇高,动苍穹而震寰宇。正是他们的英勇战斗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亡我之心,赢得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让我们世世代代永远铭记这些伟大的抗日英烈:左权、彭雪枫、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马本斋、李林、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郝梦龄、冯安邦、李家钰、武士敏、高志航……狼牙山五壮士、马石山十勇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四行八百壮士、宝山姚子青营,以及所有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的抗日将士们。

  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弱国,没有力量在同日本帝国主义的较量中取得速胜,但她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韧性同侵略者战斗到底,直至将他们逐出国土。这个过程是那样的曲折,那样的漫长,那样的艰苦,超乎常人的想象。没有枪炮,就用大刀;没有粮食,就吃草根;没有衣服,就赤膊上阵……阵地,得而复失;战斗,往来拉锯;战局,时好时坏……但无论怎样的艰难凶险,无论怎样的艰苦卓绝,都不能动摇抗战军民的战斗意志。他们知道,在一个凶残野蛮的侵略者面前,除了战斗,别无选择;他们深信,只要坚持战斗,百折不挠,“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与那些民族失败论者和投降主义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爱国军民和有识之士不但对抗战充满必胜的信念,而且深刻地认识到,抗战不但能够胜利,而且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复兴的机运。哲学家冯友兰乐观地说:“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已经在二十年前过去了。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而不是中国衰亡的时代。”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现在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一百年来受人欺凌、侮辱、侵略、压迫,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那种难堪的奴辱地位,是改变过来了。全中国人民手执武器走上了民族自卫战争的战场,全中国的最后胜利,即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的曙光,已经发现了。”正是这种必胜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鼓舞着抗战军民在枪林弹雨中一步步迈向最后的胜利。

  三

  “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一个人是不能没有精神的,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精神。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宝库。

  抗战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也激发于日本帝国主义变本加厉的侵略和压迫。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斗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侵略愈深斗争就愈坚,压迫愈重反抗就愈烈。这是所有的侵略者、压迫者都不能逃脱的历史铁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无休止的侵略压迫,使中华民族被压抑百年的民族自尊自强的渴望,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巨大的能量和无比耀眼的光芒,凝聚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巨大精神力量,创造出弱国打败强国的历史奇迹。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抗战精神的伟大胜利,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这场胜利,一扫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当时的一位学者写道:“八年的抗战期间不容否认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独特的最伟大也最神圣的时代。在这时期内,不惟高度发扬了民族的优点,而且也孕育了建国和复兴的种子。不单是承先,而且也启后;不单是革旧,而且也徙新;不单是抵抗外侮,也复启发了内蕴的潜力。每个人无论生活上感受到多少艰苦困顿或灾难,然而他精神上总感受到提高和兴奋。因此在抗战期间内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鳞一爪,工作上的一痕一迹,意识上的一思一感,都觉得特别具有较深远的意义,格外值得回味与珍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侵略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6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那高亢的旋律依然激励着我们奋斗的豪情;60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由我们的先辈完成,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的事业,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赋予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就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战,缅怀英烈,就是要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之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